窗口期的缩短,一方面缓解了高危人群的焦虑,大家可以在高危性行为后选择窗口期最短的方法检测。
另一方面,与传统抗体检测相比,最新的检测技术可以更加灵敏、准确的判断感染情况,给用户一个可靠的检测结果。
同时因窗口期的缩短,对于极早期感染状况确认的人,会带来以下好处:
1、 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降低发病几率
在极早期(感染3-7天)发现HIV感染后,患者可以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这时体内病毒库(HIV-1 DNA)的水平还比较低,血液中艾滋病毒(HIV-1 RNA)的数量比较少,药物会在短期内消灭血液中的病毒,并且有效的抑制病毒库的扩张和复制。HIV-1 DNA水平越低,疾病进展速度越慢,发病几率越小。
2. 恢复免疫系统,减少机会性感染
在感染极早期,被HIV侵染的CD4细胞数量较少,暂时没有影响正常CD4细胞的功能,此时机体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受到明显损伤,可以正常抵御外来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药物会持续压制CD4细胞中HIV-1 DNA的活性,阻止其产生病毒颗粒继续侵染健康的CD4细胞。
如果不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HIV-1 DNA会不断复制产生新的病毒,新生成的病毒会侵染破坏更多的CD4细胞,最终将导致免疫系统的崩溃,无力阻挡疾病的入侵,各种并发症、机会性感染疾病会趁虚而来,此时治疗为时已晚。
3. 尽早获得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
“功能性治愈”是指,停止抗病毒治疗后,机体仍然可以持续抑制病毒的复制,且没有传染性,免疫系统正常,不会引发机会性感染。
研究显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时机会影响患者达到“功能性治愈”的几率,在HIV感染早期治疗,被“治愈”的概率大,在HIV感染晚期治疗,被“治愈”的概率小。
窗口期的缩短除了对早筛人群有积极影响外,对输血、器官移植等方面的安全性也提供了极大地保障。
窗口期的延长,其实很容易引起恐艾患者内心的纠结,甚至沉浸在在窗口期的时间数字里无法自拔。
有些人在高危性行为后,通过网络途径了解到一些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但又对其一知半解,因而容易忽略或者夸大艾滋病的传染性,这可能导致HIV的再次传播或将自己陷入焦虑和恐惧中(有些人可能会将自己出现的一些症状,强行跟网上提到的HIV急性期症状配对,也会对自己造成很多的困扰),想要去做个检测尽快确认一下有没有感染HIV,却苦于还没有度过窗口期,只能焦急的等待,同时如果感染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
最后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窗口期在缩短,可以很好提高窗口期检出率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减少因感染艾滋病而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