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艾滋病1985年传入中国,人们对艾滋病的了解越来越多,但更多的是“谈艾色变”,对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防治重点等问题,仍存在认知误区。
防艾科普该是重点
今年艾滋病日宣传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说起“我行动”,在面向社会做科普这件事情上,大大小小的媒体平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关注艾滋病议题的媒体越来越多,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美中不足的是一些媒体平台因为“不够专业”“或者为了阅读量”仅仅发布“恐吓式”的文章,这样的文章的初心当然是好的,但结果往往只会让原本就害怕艾滋病的人们对艾滋病更加感到恐惧,对于防艾该怎么做却依然“手足无措”。
所以,防艾的办法就是我们就不再谈恋爱了吗?这个问题或许不用我来回答,每当我看到朋友圈里亲人朋友转发的某些关于艾滋病文章,心里感到非常无奈,作为一名性教育工作者,我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有机会了解到关于艾滋病的诸多真相,而不只是了解到艾滋病的威胁,更不用感到恐惧。
对艾滋病的误解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是不是和某类人群有直接关系呢?
我们常常看到类似这样的报导:“某某女大学生因为不洁身自爱而感染HIV(艾滋病病毒)”、“某人为了报复社会传播了n人”、“男同性恋群体新增感染n例”......
看完这些报导,或许你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人就是活该,幸好我是洁身自爱的人”,可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些研究发现“女同之间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最低”,如果艾滋病的确就和人群有必然关系,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写一篇题为“女女同性有利于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的文章来鼓励女人们选择同性性行为?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为科普人员,我们都明白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澄清事实”,而不是传播任何导致歧视偏见,因为歧视和偏见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男男性接触=容易感染HIV是事实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只能从相关研究报告中获得。在相关的研究报告中你可能会看到“男男性接触者当中感染HIV的比例最高”的确是一个事实,那这样的事实是不是就能推断出“男同性恋就会感染HIV”、“男同性恋就是HIV传播源头”这样的结论?
我们可以拿食物和长胖来类比这件事情,食物的热量有高有低,这是一个事实,那么高热量的食物会导致人长胖,这是一个事实吗?吃一口高热量的食物就会长胖吗?答案不言而喻。
从一些调查数据来看,不同性倾向人群中感染率有高有低,这和不同食物热量有高有低一样是事实,但“男同性恋=HIV”和“高热量食物=长胖”一样,这些推断都不是绝对的事情,而且这样的推断对于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没有任何帮助。
正如同合理的饮食和锻炼才会让我们真正收获健康,面对性健康,我们一样需要去了解更多真实信息并提升处理这件事情的能力。
那么事实是什么呢?
HIV不会识别你是什么样的人
“艾滋病就是为了清除那些行为不检点的人而存在的”,常常有人对这样的偏见深信不疑,可事实上,HIV只是一种没有思辨能力的病毒,它根本不可能去识别你喜欢做什么事情、你喜欢同性还是异性等等。
所以,在“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这个层面上,我们每个人感染HIV的风险并不会存在天然的差别。
HIV传播有三个条件
艾滋病病毒传播有三个重要的条件即数量、质量和体液交换:HIV病毒载量、活性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具有传播性,而感染HIV一个先决条件便是与他人发生了体液交换。
所以,即便你是婚后第一次发生性行为,你的确是一个“洁身自爱”的人,但只要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你依然难以避免感染HIV。
一些行为感染HIV危险更高
什么样的行为是感染HIV的高危行为?同性性行为算是高危行为吗?高危行为的最大特点就是发生了体液交换,即一方体液进入到另一方体内,譬如无保护的肛·交与戴安全套的肛·交相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就是危险性更高的性行为,并且这一方式的危险性并不会因为人们的性倾向不一样而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某种性倾向本身不是危险的原因。
性行为是否安全不是绝对的
“不是说使用安全套就是安全的行为吗?我使用了安全套,为什么还是感染了?”,这样的案例我就遇到过,安全套本身质量有问题、安全套使用操作不当、或者对方体内病毒载量相当高都是可能的原因。
也就是说,某种行为方式是否安全,这并不是绝对的,性行为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很多很多,所以我们在性行为发生前,必须尽可能更全面地去了解对方,并且在有相对“不安全”行为的情况下,我们要积极主动去专业机构进行检测,而不单是仅仅在性行为时注重做好“保护措施”。
在又一个艾滋病日来临之际,希望更多人能明白“仅仅懂得洁身自爱是不够的”,把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背的滚瓜烂熟也是不够的,仅仅阅读这样一篇文章依然是不够的。只有科学的性教育不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推广普及,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更多关于防艾的必要信息。
所以,请你不要让自己在谣言和偏见中变得恐惧、无能,而要努力为自己创造更多接受科学性教育的机会,毕竟在这依然还“谈性色变”的环境里,绝大多数人都面临着因“性无知”造成的种种风险和困境。
“歧视源于偏见,偏见源于无知”
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原因很多很多,性教育的缺失绝对是其中最不可忽视的一个,只有不断地普及性教育才能减少人们的错误认知,才能让防艾工作向着零歧视的目标迈进。
无论你是感染者还是非感染者、你是男是女、你喜欢同性还是异性,只有我们都明白真相、彼此接纳、团结一致,共同参与到防艾和推广性教育工作中来,才能让更多的人摆脱性愚昧,才能减少社会上因偏见造成的各种伤害,才能为我们每个人都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