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对于艾滋病,很多人仍然缺乏一个正确清晰的认知。
艾滋病毒固然是一项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很多人只知道艾滋病有危害,却并不清楚艾滋病是如何传播感染的,也不知道艾滋病是有机会被阻断的,普通人与艾滋病人之间也可以正常相处。
感染HIV≠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感染艾滋病毒(HIV)引起的。
HIV,学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可以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HIV入侵人体后,将大规模地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时间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也就是说,感染艾滋病毒后并不会马上发病,病毒会潜伏在体内破坏免疫系统,直到免疫系统崩溃,一个小小的感冒都可以要了艾滋病人的命。
艾滋病的传播
1、艾滋病毒的传播方式
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2、艾滋病的高危行为
发生无保护的肛交或阴道性交;
注射吸毒时共用收到污染的针头、注射器具、药品注射液;
接受不安全的注射、输血、组织移植;
未充分消毒的切割或穿刺医疗程序;
医护人员不慎被艾滋病人接触的针具刺伤。
3、艾滋病的安全行为
握手、拥抱、亲吻、互用个人用品、共同用餐或饮水等一般性日常接触不会使人出现感染。
艾滋病阻断药
发生了高危行为,或是发生伤口接触到了艾滋病患者血液等情况,这个时候,一定要去医院就诊,我们还可以通过服用艾滋阻断药物进行补救。
HIV阻断方案
1、拉替拉韦方案:整合酶抑制剂(拉替拉韦或者多替拉韦)+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恩曲他滨或者拉米夫定)+ 替诺福韦;副作用小,价格较贵。
2、克力芝方案:用克力芝或者依非韦伦代替拉替拉韦,结合恩曲他滨(或者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一起服用;副作用较大,价格较便宜。
在服用阻断药后,一定要避免再次高危暴露;开始服药后的第二周、一个月、三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监测阻断效果以及药物副作用。
要注意的是,艾滋病阻断药物越早服用越好,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物成功率达99%,最晚不能超过72小时。
艾滋病阻断药物需要连续服用28天,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即便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也要坚持服药到位。
另外,艾滋病阻断药属于处方药,一般在传染病医院或是医院传染病科才会开这种药物,并且只能凭借医生的处方开药。
阻断药只是最后的补救,最重要的还是做好预防措施,避免进行艾滋病高危行为。
艾滋病没有那么可怕
2017年底,我国报告的现存活HIV/AIDS患者758610例,当年新发现HIV/AIDS者134512例(其中95%以上均是通过性途径感染,异性传播为69.6%),当年报告死亡30718例。
然而根据研究,如果在适当的时间接受理想的治疗,并且坚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服药和定期体检,一个HIV感染者是可以拥有一个正常人的寿命长度的。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存活30年以上的感染者大有人在,并且很多人至今还在世,包括美国的空中英雄洛加尼斯、魔术师约翰逊、南非国家大法官埃德温·卡梅伦等名人。
本质上,艾滋病就是一个病毒性传染病,并且已经可以通过药物控制。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蔡泳表示,“目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断增多,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大多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能规范用药,终身都不会发病。”
我们可以做到的不歧视
HIV固然是一种生理疾病,但它也是整个社会的心理疾病。尤其当把HIV和道德败坏、和同性恋绑定在一起,便是把一种行为的失误,变成了对一类人群的孤立。带着有色眼镜解读信息、用仇恨和恐惧划分群体的行为,其实是更大的过错。
歧视只会让情况变坏,不会变好。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更多人正确地认识HIV,多一点理解,多一份预案,多一点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