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昨天,市疾控中心通报:近年来,我市每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中,50岁及以上的男性高年龄组病例,其绝对数及构成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一半的老年人艾滋病病例,是近3年报告的。
2017年最新出台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已正式将老年人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
为何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感染艾滋病毒呢?市疾控中心专家提到了两个老年患者的感染经历。
一位是60多岁的钟女士,在省肿瘤医院检查子宫肿块时,意外检出HIV阳性。原来,她在十年前丧偶,退休后和同住一个社区的一位男士有交往。对方以前有过不洁性行为,感染了HIV却不知情,因此传染给了她。
40块钱一次
儿子说,我是个老不正经
“CD4细胞超低,艾滋病阳性!”
广西桂林龙胜县61岁的刘生(化名)感冒近一个月未好,输液吃药都不管用;以为是肺部感染,对症治疗也丝毫没有效果,直到做了全身大检查,连同HIV一起。
艾滋病的标签就这样和刘生捆在了一起。
“我现在只要一出门,在村里看见任何人都感觉他在嘀咕我有艾滋病,在骂我不是好人,我不敢出门。”
为了养活一对儿女,刘生常年跟着工程队各地打工,作为一个妻子在10多年前就去世的单身农民工,年轻时的刘生每天起早贪黑琢磨的都是赚钱,对于性,这个羞涩又难以启齿的字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和刘生没有太大关系。可能的“中标”,刘生回想起来,应该就是工地上的那次。
2016年7月,刘生在辽宁瓦房店市仙浴湾附近的项目上做力工,有一天喝了酒,借着酒劲儿去了很早就听说过的村子。
那里,有很便宜的特殊服务。
“我也后悔,也知道这事儿不对,但工地旁边的中年女人才40块钱一次。”让刘生没想到的是,从前一直被打上“正派”标签的他,这次做了自己从前最瞧不起的事儿。
50岁以上艾滋病患者也大幅增加。据2017年5月《中国健康教育》刊登的《50岁及以上老年人感染艾滋病危险因素分析》调查,2000年至2011年1—9月,50~64岁年龄组人群报告数构成比11年间从1.6%上升到13.6%,65岁以上年龄组人群报告数构成比从0.34%上升到7.0%,增加了约20倍。而这些老人,大多数有学历低、生活在村镇或者山区的特点。
“不安全性行为,是导致老年人感染艾滋病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老年群体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不习惯做好保护措施,在感到不适的时候拒绝求医,或是不知怎样求医,从而使自己成为了高危人群。”市疾控中心专家分析,老年男性人群感染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婚外异性性接触,也有一部分因男男同性性行为引起;而老年女性人群感染,主要是通过婚内性行为引起。
值得关注的是,频繁更换性伴感染性病等,会大大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而用肥皂水、酒精、醋浸擦洗生殖器,并不能预防感染。由于发现晚,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等原因,老年人艾滋病患者中因艾滋病发病死亡的比例,远高于其他艾滋病患者。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独居老人的比例越来越大。因为经济或子女反对等原因,独居老人不容易找到合适的老伴,就算找到了,也由于男女生理差异的原因,性需求得不到满足。老年人有生理需求,又不好意思开口,无处释放,就会找这些并不安全的渠道解决。
当不安全性行为成为老年艾滋病的主要原因,正视老年人的需求,填补安全性行为的知识盲区,成为老年艾滋病防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