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男科疾病 > 文章内容

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中医疗法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01-28 19:55浏览:

 口糜之名出《素问·气厥论》,“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其发生于成人者称口糜,发生于小儿者称鹅口疮。
  本病多因湿热内蕴,上蒸口腔所致。以口腔肌膜糜烂成片,口气臭秽等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
  本病多见于西医学所指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诊断依据]
  1.发生于小儿者,以l岁以下小儿多见,尤其以未满月的婴儿为多;发生于成人者,多继发于伤寒、大面积烧伤或烫伤、泻泄、糖尿病、原发性免疫缺陷,以及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2.初起见口腔粘膜出现小的白色斑点,状如凝乳,略高出于粘膜之上,周围无红晕;白色斑点融合成片状如蛋膜不易拭去,强行拭则易出血,1~2小时后可复生如旧。
  3.白色斑点可发生于口腔任何部位,但以舌本、两颊、上腭、口底为多见,亦有漫延至咽部的;但发生于成人者一般不会融合成大片状。
  4.局部灼热干燥感,轻微疼痛,婴儿患者可有常流唾液,拒乳,啼叫不安,低热。成人患者局部疼痛不明显,一般不易自觉,往往在医生检查舌苔时方发现。
  5.发生于小儿者,病程一般为七天左右;发生于成人者预后不良,但发生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停用抗生素则可改善症状。
  6.涂片检查可找到菌丝或芽孢,培养可查见白色念珠菌。
  [鉴别诊断]
  1.白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局部白腐物主要位于咽喉,很少见于口腔粘膜,不易拭去,强行拭之易出血。细菌涂片检查可找到白喉杆菌。
  2.口疮:为口腔出现周围绕以红晕的溃疡,而非白色片状斑点,病势较缓,却常反复发作。
  [辨证论治]
  1.心睥积热证:口腔粘膜红肿,斑点较多,表面覆有大量凝乳状白腐物,局部灼热疼痛,全身可伴有轻微发热,口干渴,心中烦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清心泻脾。
  2.湿热蒸口证:口腔粘膜斑点较多,表面覆有大量白腐物,不易拭去,强行拭去则出血,随后又生。患处灼热,口有甜味或臭味。全身可微有发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利湿。
  3.虚火灼口证:口腔粘膜斑点较少,表面无明显白腐物覆盖,患处无疼痛或轻微疼痛。伴口舌干燥,饥不欲食,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细数。滋阴降火。
  4.脾阳(亏)虚证:口腔粘膜斑点较少,表面无明显白腐物覆盖,患处无疼痛或轻微疼痛。伴倦怠乏力,纳差,面色不华,畏冷,小便清,大便稀或泄泻。温补睥阳。
  5.脾虚湿热证:口腔粘膜斑点较少,表面少量白腐物覆盖,患处轻微疼痛。伴倦怠,纳差,腹胀,口臭,泻泄,小便黄。舌质胖,苔微黄腻,脉濡细。补脾益气兼清热利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