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肾炎的因素有很多,所以针对肾炎的治疗还是要以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不宜用激素及细胞毒素药物。这里中医治疗肾炎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医是如何对症治疗肾炎的吧!
中医治疗肾炎
一、针灸调养法
1.体针疗法
取穴三焦俞、肾俞、水分、气海、复溜等,急性者加肺俞、列缺、合谷、风池、大椎;慢性者加脾俞、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上述穴位,每选3~7穴,急性者用泻法,慢性者用补法,且均可酌情施灸,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
2.耳针疗法
取肾、脾、膀胱为主穴,水肿明显者加交感、神门等,有高血压者加神门、皮质下、内分泌。可留针0.5~1小时,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二、推拿调养法
取俯卧位,以捏法在膀胱经和督脉循行线上施行手法,每一手法由3遍增至5遍,多用轻缓的补法。也可做搓腰动作,用两掌根紧按腰部,用力上下擦搓,交替左右搓擦,动作要快而有劲,使局部发热。还可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小肠俞、腰俞、腰眼、命门等用力按揉,以酸胀为度。仰卧位时,在腹部气海、关元等穴揉摩,以局部发热为度。
三、气功疗法
宜行闭气入静功。行功要领:夜间4时起床,喝温开水300毫升,排尿。然后到室外开阔的地方,面南而立,双手半握拳,拳心向内,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逆式呼吸,用鼻吸气,吸气时收腹扩胸,提肛门,提外肾,舌尖轻抵上腭,用意念引气至百会穴。吸完气后,闭气,闭气结束,舌尖缓慢放下,把口中津液分三次咽下,并用意念送至丹田。这时全身放松、口鼻同时呼气,微微鼓腹,意守丹田。如此反复练7遍为一段。休息片刻,如上法再练一段.每天练1~2小时。练功时不能硬吸猛呼,闭气时间也不宜过长。
偏方治疗
一、参苓白术散
【药物组成】
人参、茯苓、山药、莲子、砂仁、甘草、桔梗、白扁豆(炒)、白术(炒)、薏苡仁(炒)。
【方药功效】补脾胃,益肺气。
【临床主治】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适用于脾胃气。
虚挟湿所致的萎黄,形体瘦弱,或吐或泻,胸脘脾塞。也用于慢性胃窦炎,贫血,肺结核,慢性肾炎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9g,每日2~3次,空腹大枣煎汤送服。小儿用量酌减。
【注意事项】孕妇不宜服用,忌食生冷食物。
二、十全大补丸
【药物组成】党参、肉桂(去粗皮)、川芎、熟地黄、茯苓、白术(炒)、炙甘草、黄芪、当归、白芍。
【方药功效】益气养血。
【临床主治】用于气血大亏,精失所摄所致梦遗,伴见面白无华,心悸气短。眩晕不定,眼花耳鸣,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体壮邪实者忌用;服药期间节制房事。
针对治疗:
(1)利尿:
经控制水盐入量仍水肿、少尿者可予呋塞米(速尿),每次1~2mg/kg口服;尿量显著减少伴氮质血症时可予肌注或静脉注射,每6~8小时一次,每次2~5mg/kg。
(2)降压:
凡经休息、控制水盐、利尿而血压持续升高,舒张压> 90mmHg时均应予降压药。首选硝苯地平(心痛定)。每次0.2~0. 3mg/kg,口服或舌下含服,每日3~4次。也可选肼苯达嗪,1~2mg/(kg·d).分3-4次口服。严重高血压患儿可用利血平,首剂按0. 07mg/kg肌注,后按0.02~0. 03mg/(kg·d),分3次口服维持。
(3)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对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病有临床或病理活动表现的,可考虑使用,方法见各有关章节。
(4)抗凝和血小板解聚药:
对有高凝状态或某些易有高凝倾向的病变如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等可给予抗凝及血小板解聚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