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男科疾病 > 文章内容

七个儿童保健推拿方!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0-28 09:41浏览:

 开天门
 
位置:
 
孩子的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形成一直线。
 
手法:
 
用拇指的指肚从下向上交替直推,频率为200~300次/分,推50~100次。
 
功效: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用治感冒,头痛,惊风等症。
 
推坎宫
 
位置:
 
眉毛的内侧端到眉毛的外侧端,呈一条直线。
 
手法:
 
两拇指侧面或指肚从眉头向眉梢做分推,频率为200~300次/分,推20~50次。
 
功效: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推小横纹
 
位置:
 
掌侧,食、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手法:
 
可以用拇指的侧面或指肚从食指侧直推到小指侧,频率一般为200~300次/分,推100~300次即可。
 
功效:
 
主要用于脾胃热结、口唇破烂及腹胀等症。
 
按揉天突
 
位置:
 
胸骨上窝正中。
 
手法:
 
拇指或中指端吸定于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功效:
 
主治咳喘胸闷,恶心呕吐,咽痛等症。
 
揉肺俞
 
位置:
 
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棘突之间,左右各旁开1.5寸。
 
手法:
 
以食、中两指分别置于左右肺俞穴位揉动,称揉肺俞,揉50~100次。
 
功效:
 
温肺润燥,止咳平喘。
 
揉乳根、揉乳旁
 
位置:
 
乳头向外旁开2分为乳旁,乳头向下2分为乳根,两穴常合并使用。
 
手法:
 
食、中两指分别放置于乳旁、乳根穴用揉法,称揉乳旁、揉乳根,揉20~50次。
 
功效:
 
主治胸闷、咳嗽、痰喘、呕吐。
 
捏脊
 
位置:
 
大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
 
手法:
 
拇指在后,食、中指在前,三指同时用力拿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从尾骨端一直捏到颈部大椎穴,每捻动3次,便轻轻用力上提1次,捏3~5遍,至皮肤红润微充血而止。
 
功效:
 
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