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T-D呼吸机特点
S/T-D双水平正气呼吸机是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无创呼吸机,在临床应用中,对减轻病人痛苦及相应并发征方面有着比较好的效果。该呼吸机设有两种压力可调方式:一是呼气压力可调正压(或接近环境大气压);二是吸气压力可调,并且一定要高于呼气压力,四种呼吸模式主要通过一个电控的压力阀实现。
二:压力控制阀工作原理
压力控制阀是由永磁磁体、与压力控制膜片连体的移动线圈、排气阀、进气和出气口组成。线圈移动时压力控制膜片也做相同的位移,该位移改变膜片与排气阀的间隙。间隙越小,气道压力越高,相反就越低。磁体对移动线圈的作用,是产生打开排气阀门的推力,减小气道压力;移动线圈通电后产生的作用,是克服磁体对移动线圈的推力,闭合排气阀口间隙的
拉力,使气道压力增加。根据设置的IPAP(吸气相正压)和EPAP(呼气相正压),控制电路调节控制阀线圈中的电流,该电流产生的拉力和来自磁铁中的推力共同作用在与线圈连体的开关膜片上。正常情况下,通电线圈和磁铁的磁场产生的合力与压力阀内的空气压力是相等的。
患者吸气时,流量传感器检测到气道内流量的变化,根据选定的呼吸模式自动调节驱动电流,通过移动线圈(膜片)的闭合位移,调节压力阀内的压力增高,出口的流量即呼吸管道的通气量增加。在呼气相,移动线圈(膜片)的开放位移,使压力阀内的压力减小,由管道接头上的排气孔排放出二氧化碳。
三:常见故障现象和排除
故障现象:通电后听到内置电动风机转动的气流声,但气道内无气输出。
故障检查:拆机后让压力控制阀暴露,开放呼吸管路,通电开机数次,观察到排气阀的膜片在通电后不能与排气阀口密闭,压力气体从排气阀排出,使得呼吸管道无压力。断电后翻转呼吸机让压力控制阀的排气口和膜片处在水平,膜片和移动线圈在重力作用下置于最大开口位置,用手扶膜片向闭合位置(向上)移动,感觉运动不顺畅。判断不是移动线圈和磁铁的缝隙之间有脏物就是线圈发生变形,由于机械位移受阻造成阀门闭合失常。
故障排除:焊开移动线圈引线,取下线圈和膜片组件,清洁了尘埃重新装配之后,线圈和膜片的移动平滑无阻,呼吸机工作恢复正常。
,,,0.0.0.0
102499,221,
一:冲洗或清洗错误(WASH ERROR OR RINSE ERROR)
此警号在此生化仪中是最常见的,出现此警号可使移液机械手经常复位或吸几个样本就自动停止吸样,造成分析速度变慢。
原因一:所配的冲洗液有问题,浓缩的曲拉通不能直接加入冲洗/清洗液中。应先把浓缩的曲拉通加上三倍蒸馏水加温至60~80℃(不能煮沸)用玻棒搅拌,使之充分溶解,过滤封存使用,再将此曲拉通溶液加蒸馏水配成0.2%~0.5%的溶液作清洗液,而冲洗液即按配清洗液方法再加HNO3配成5%HNO3溶液。由于刚配时易引起气泡,容易出现冲洗/清洗液的错误讯息,故此冲洗/清洗液应提前一天配好。
原因二:管道阻塞。把清洗液和冲洗液的导管从桶中取出,更换过滤头然后把它们置于60℃左右的蒸馏水中,按正常冲洗的操作来进行,而阻塞仍然存在,可用60℃ 0.5mol/L NaOH溶液代替蒸馏水。若阻塞严重,就要把整组冲洗针拆下来,用注射器(把针头取下来)接至各清洗针的接口,用蒸馏水反复推拉注射器,直到每根清洗针上各喷水孔通畅无阻为止。
原因三:连接两个冲洗液的压力泵有问题,由于 压力不够,水上不去或上得慢而出现冲洗错误,先把压 力泵里的膜换掉(有可能膜穿孔造成漏气),看问题能 否解决。如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粑压力泵换了。
二:废液瓶满或反应盆满(WST FULL OR RT FULL)仪器只运转不吸样。
原因一:废液瓶废液太满冲破了过滤网,引起水倒流,失去压力差,使废液滞留在反应杯里,不能流到废液瓶。检查仪器后面可发觉压力表停在零的位置,拆开仪器,把过滤网换掉,每天的废液一定要在当天工作后或第二天工作前倒掉,切记!
原因二:废液瓶中倒废液的开关(ON/0FF)在倒了废液之后,没有回到关的位置,造成压力不够,废液流不下来,出现RT FULL警号。
原因三:反应盘冲洗得干净,废液也能流下来,但警号存在,仪器不吸样,假如停止操作,重新扫盘,才能重新吸样,这种现象就要检查废液盘与仪器连接的那个黑色的插座,由于仪器连接的那一头的插座的线断了,仪器接收不到信号,误认为废液瓶满,发出错误信息,制止仪器吸样,只要把断线重新焊上,警号就会自动消失。仪器会照常工作。
在使用中该仪器还出现了其它警号,但处理方法与RA-500、RA-1000基本相同,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而上述两大故障是此仪器最常见而又最难处理的,操作过程中只要边学边用,按照正规操作,注意保养,才能保证仪器的正常运作。,,,0.0.0.0
102500,221,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在雾化治疗方面被广泛应用,超声雾化器已是临床不可缺少的医疗仪器,它能在常温下把水溶性药物雾化成1um到5um微小的雾粒,被病人吸入,直接作用于病灶方面,主要用于内科、外科、五管科、儿科等方面,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明显效果。
一:超声雾化器的电路原理:
我院先后购进了辽宁鞍山、上海合力、北京亚都、广东汕头等几个厂家的超声雾化器,几个厂家生产的超声雾化器其内部结构和电路都大同小异,现以上海合力402型雾化器为例,为便于维修,笔者将其印刷电路画成电路图,为便于阐述雾化器的电路原理,将电路图简化为电路方框图,当水槽中水位不足时,磁浮下落,使水槽下部干簧管闭合J1得电,J1的常闭触点断开,继电器J2的线圈失电,J2的常开触点断开,振荡电路断电停止工作;J1常开触点闭合,报警电路得电工作,发出报警声。当水槽中的水位正常时,磁浮上浮干簧管断开J1失电,继电器J2得电,J2常开触点闭合并联的两个大功率三极管(G2、G3),锆钛酸铅晶片,振荡线圈,电容,电阻等组成的振荡电路得电工作,产生1.7MI-Iz的超声波以水为介质,经水槽中药液瓶底的薄膜,使超声波起作用药液杯内水溶性药物,将药液雾化;风机将药杯内的药雾送出,被病人吸入。
二: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超声雾化器的使用喜尤参半,虽然各种品牌的雾化器都采用了水路,电路分离,但因其使用率高,电路又工作在潮湿的环境中,其故障率也很高,我院每台雾化器几乎每六个月都要修理一次,现在以上海合力生产的402型超声雾化器为例,介绍在维修中总结的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1)电路指示灯亮,风机运转正常,不出雾。
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很多,平时检查思路为:先检查水位是否足(干簧管坏,水位不足不能报警)如果水位正常,更换新晶片若仍不出雾,则检测振荡电路两对三极管(G2、G3)是否有故障,尽管只有一个三极管出故障也要同时更换参数一致的管子,避免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管子,否则工作电流增大,负载增加,容易被击穿,排除两只三极管后仍不出雾,测三极管的基极(0.8v)集电极(48v-50v)电压是否正常;若无集电极和基极电压,观察继电器J2触点是否吸合,若不吸合查继电器J2触点是否炭化,线圈断否,继电器J2线圈有无电压,如果无电压,检查R2、G1、D1、C2、R1等供电电路。若有集电压,而无基极电压,检查基极偏置电路(Wl、W2、R6、R7、D2)即可排除故障。
(2)雾量小。原因有两个:(a)晶片老化结垢,使振荡频率发生变化;(b)两对管基极电压偏低,查基极偏置电路元件W1、W2、R6、R7、D2。
(3)断保险丝。常见原因有:两只对管(2SC2306)击穿或一只大功率三极管处于单工作状态;雾化器内进水潮湿;电源桥堆块断路。
(4)水槽无水不报警。常见干簧管脱落破裂,偶有继电器J1出故障,NE555集成块出故障。
三:保养维护:
(1)在每次开机前水槽中必需加足蒸馏水,检查药杯底膜片是否漏水,以防止药液进入水造成浪费,另外药液侵蚀晶片。
(2)雾量调节应由小到大,定时器要顺时针方向扭动,禁止逆时针钮动。
(3)提倡病号用面罩做雾化,不用咬嘴(以防止呼出气流进入雾化器内,锈蚀雾化器内部元件)。
(4)每次使用完毕,将水槽中水完全放掉,擦干雾化器,晶片用软布擦干,发现晶片上有水垢,用晶片专用清洗液浸泡3min-5min,然后擦干,以延长寿命。,,,0.0.0.0
102501,221,
彩超广泛用于各大、中型医院临床科室,它是监床诊断的重要设备之一。在进行人体各种脏器的影像检查,如肝、胆、肾,心脏和甲状腺等检查方面,有着其他影像设备不可替代的优点。它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检查速度快,对人体无损伤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彩超典型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的介绍,望能使同行在维修此类仪器时能起到一定的帮助。
故障一:一台东芝140A彩超接通电源后,仪器监示器屏上出现故障代码, 按动键盘上其他按键,监示屏上无变化,仪器无法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
故障分析:由于故障代码为一串长数字,没有资料可查,无法确定为何故障。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出现故障的电路板有:CPU板、键盘I/0接口板,PULSER板及T/R控制板等。
故障排除:将上述怀疑出现故障的板从母板中一一拔出,仪器逐一通电并观察监示器屏上的显示。该仪器有两块PULSER板,当把编号为PM30-22554(YWA2482×C)板从仪器中拔出,再接通仪器电源,仪器经自检,初始化几秒钟后,在监示器屏上出现超声回波图像,无故障代码出现,如再将此板插入母板,仪器通电,故障现象依旧,说明该板为故障板。该板上有5组输入电源,即:VH,-10V、+12V、±5V。当用万用表欧姆档×1Ω档测量该板上 +5V输入端(即该板与母板相连接的插入端)与板上T1733集成电路的第20脚(+5V电源输入脚)或其他集成电路(如HC240、HC164和HC564等)5V电源输入脚之间的电阻时,电阻为无穷大,说明+5V电源没有加在这些集成电路上,致使这些集成电路没有工作,当仪器中CPU与该板通讯时,检测到故障,仪器不再继续工作。顺着该板+5V输入端检查,发现+5V电源与电感(LCH15)串接再与板上集成电路的+5V电源输入脚相连。仔细观察电感(L CH15)的中部有一个细小的裂纹,用万用表欧姆档测定,该电感已开路。用直径约0.5mm 膝包线绕成外径为3mm左右、3~5圈替代该电感。这时用万用表×1Ω档测量+5V电源输入端与该板上所有集成电路的+5V电源输入脚均已接通。但用万用表×1Ω档测量+5V与地之间的直流电阻约为1Ω,这说明+5V与地有短路。由于+5V端与几十个集成电路和几十个电容相连,其中任何一个元器件损坏均会造成短路现象,也不可能将每个元器件焊下再测量,通过下述加压方法很快发现了故障元器件。首先将独立的PC机电源中+5V输出端与一个约2Ω的水泥电阻串联,再将水泥另一端与电感(LCH15)输入端相连,并在+5V电源输出端串接万用表(为电流档),接通PC机电源后,万用表指示电流约为1A,再用手快速触摸板上各元器件,结果发现74AC04F集成电路与贴片电容C651表面温度较高。将PC机电源关断,焊下此电容,用万用表测量两端电阻约1Ω,再用万表测量+5V与地之间电阻有几百欧姆,由此可以断定为该电容短路致使电感(LCH15)烧断,该板得不到+5V电源,出现上述故障。换上同型号的电容,将此板插入母板,仪器通电,恢复正常工作.
故障二:一台525彩超,腹部探头(C314G)无论工作在B方式或CFM方式,不时在监示屏上出现放射状干扰线,有时二条、三条或多条不等,这些干扰线出现在监示屏上的位置也是随机的。
故障分析:彩超工作时,监示屏上出现此类故障较为常见。产生此类故障的主要原因有四种:(1)外界干扰(包括电台干扰、高频治疗机、大型电机、大功UPS及大型医疗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2)交流电源/交流稳压器不好;(3)探头性能变差,晶片在工作时相互之间产生干扰;(4)电路板故障,如发射/接收控制板、探头接口板等出现故障。
故障排除:首先确定是哪一类故障,这可以按下述步骤进行。在中午或晚上大家休息的时间里将仪器通电并观察监示屏上是否有干扰线;将仪器移动放置的方向或更换一个地方再通电观察监示屏上的显示情况;仪器在接交流稳压器和不接交流稳压器时,分别通电观察显示屏上的显示情况,并用万用表测量仪器工作时交流电源的电压值,通过上述步骤如均有放射状干扰线存在,一般可以确定为非外界干扰和交流电源的不良所致。一般彩超有二、三个探头,有的配有4个探头。常用的有2.5MHz心脏探头,3.5MH z的腹部探头,7.5MHz/10MHz的浅表探头。在B方式和CFM方式分别使这些探头工作,如果2.5MHz或/7.5MHz/10MHz的探头工作无干扰线,一般可以确定为3.5MHz腹部探头本身有毛病、需更换。如果几个探头分别工作时都出现干扰线,这就可以怀疑为电路板故障。如为电路板故障,只能一一更换怀疑有故障的电路板(如T/R controller,probe I/O等)来排除故障。通过上述步骤判断为C314G故障,更换此探头,机器恢复正常工作,监示屏上无任何干扰线出现。
上述维修事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仪器的工作原理,在维修过程中仔细观察仪器的工作状况并按照一定的步骤分析故障现象,才能在维修实践中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0.0.0
102502,221,
GE16屋螺旋CT具有安全、舒适、快捷、图像质量好、诊断正确率高等优点:
1、更安全:降低病人检查时所受X射线剂量,16层螺旋CT机采用先进的智能滤过技术、自动mA调制与设置技术、可变速扫描与期相选择性扫描技术、全自动心电延迟算法技术等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扫描时X射线剂量。
2、更快捷:从CT进入临床应用初期的5分钟扫描周期缩短到现在的0.4秒/周。
3、更舒适:在检查过程中不再需要反复屏气,也不再需要接受多次重复的扫描,这尤其适合年老体弱的患者和危重病人。
4、图像质量更好:16层螺旋CT采用了多种最先进的成像技术,最薄检查层厚可达0.7mm。其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都是目前CT领域里极高的。同时,16层螺旋CT采用了连续无间隔的容积扫描技术,大大提高了细小病变的检出率。
5、图像后处理功能更强大:可以对图像进行所需的各种重建。包括:多平面薄层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CT虚拟内窥镜、CT血管造影、容积再现、CT灌注成像等技术。
,,,0.0.0.0
102503,221,磁共振成像英文名Magnetie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是继CT之后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又一重大进展。它的基本原理来自于1946年美国学者Bloch和Purcell的发现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某些绕主磁场(外磁场)进动的自旋的质子(包括人体中的氢质子)在短暂的射频电波作用下,进动角增大,当射频电波停止后,那些质子又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同时释放与激励波频率相同的射频信号,这一物理现象被称为核磁共振。Bloch Purcell因这一贡献而获得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时隔27年后,英国学者Lauterbur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在主磁场中附加一个梯度磁场,并逐点诱发核磁共振无线电波,然后经过复杂的计算机处理与重建,获得一幅二维的磁共振图像。
此后,又经过五年的研究,1978年5月28日,英国诺丁汉大学和阿伯丁大学的物理学家们终于获得了第一幅人体头部的磁共振图像。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超导技术的飞速发展,MRI技术亦日臻成熟与完善,其应用范围也已从头部扩展到全身,从而使我们对许多疑难病变的诊断与鉴别成为可能。MRI与CT扫描一样,都是获得断面解剖图像,但由于成像原理不同,MRI无放射线,也就没有CT和X线检查均存在的电离辐射对人体组织细胞的损害;同时现代MRI扫描技术使我们不仅能任意选择平面和方向,而且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扫描序列和参数获得大量反映体内正常组织和各种病变的信息,从而在病变的准确定位、病变性质的判断上远优于包括CT在内的各种检查技术。对于一些过去缺乏有效检查手段的组织器官,如脊柱的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的损伤,退行性病变及椎间盘突出等,通过磁共振成像便能很容易地作出早期诊断。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检查,由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也已部分的取代了过去对人体创伤较大、且有一定危险的心血管造影检查。而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膝关节、四肢及软组织病变的检查,MRI明显优于目前的其他检查手段。实践表明,MRI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方案、放射治疗计划、化疗方案的制定,治疗后长期随诊观察有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临床医师诊治肿瘤病人所必不可少的影像检查手段之一。 ,,,0.0.0.0
102504,221,"
机型:CD1700自动血球计数分析
CDl700 自动血球计数分析仪是美国雅培制药有限公司目前在国内销售的CELL-DYD系列血液分析仪,它以结果精准,重复性好而著称,我院于2000年购进该设备,在仪器的使用当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常见故障,也逐渐摸索了一些行之有效地解决方法,现介绍如下:
故障现象1:开机后分析仪显示器没有任何显示,仪器也没有任何指示;
故障分析与检修:首先怀疑电源没过来,检查分析仪后背板保险,发现其220v 、8A保险己烧坏,重新换上新的220v、8A 保险,开机后仍没有任何指示,御下保险测量其己烧断,这时我们认为仪器的电源部分出现问题,我们拆下电源部分进行检查,发现220v交流电进入仪器后首先通过一整流硅整流,然后通过滤波电路供给仪器电源,用数字表测量其整流硅,有短路现象,断定整流硅已坏,后换上3510型整流硅,开机正常,事后我们分析,在此期间市区频繁停电,在停电来电瞬间有一峰值电压击穿整流硅,而造成此故障,后为仪器配置了UPS电源再也没有此故障发生。
故障现象2 :开机出现RBC FLLOW Error ( 红细胞流速错误)
故障分析与检修:我们认为仪器右边的“RBC/PLT Metering ASSemblY”(红细胞/血小板,计数板) 部分有问题,首先怀疑计数板上的玻璃管内有污渍,因为设备在长期使用中,会在计数板上的玻璃管处留下结晶体而导致红细胞流速错误,取下玻璃管用95%乙醇清洗,待烘干后装上开机,分析仪故障依旧,这时我们怀疑计数板上的两组光敏管有问题,光敏管分上下两组,形式一样;一个发光管,一个接收管,当液体流过玻璃管时,第一组检测到液面时开始计时,第二组检测到液面时,计时结束,所以这两组光敏管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检测不到液面,从而会出现RBc fllow Error,这两组光敏管都封装在一个黑色套管内,取下黑色套管,发现光敏管周围有水,用棉纤擦干,用95%乙醇清洗光敏管,烘干后装好开机,故障依旧,这时可以肯定这两组中的光敏管出现问题,由于市场上没有同型号的光敏管购置,只好联系厂家购置红细胞/血小板计数板,后换上计数板后开机,分析仪故障排除。
故障现象3 :开机显示器下方左边第一个显示框“Arm clean”( 清洗报警) 显蓝色,显示器上方提示:Diluentempty (稀释液空)
故障分析与检修:提示“Diluentempty”( 稀释液空)说明没有稀释液注入,所以开机观察发现仪器左侧的“Diluehtsyring”(稀释液注射管)不工作,从而也不可能稀释液进入到混合杯中反应,既出现稀释液报警。我们认为有3种情况会引起上述故障:① 带动稀释液注射管上下移动的泵坏;② 控制泵运动的控制板坏;③ 稀释液注射管卡住;我们一一进行排除,首先测量泵,有4组引线,2个l组分别控制泵正转与反转,既稀释液注射管上下运动,用数字表电阻档测量每组8欧姆,说明泵没问题,取下控制面板,测电阻,电容无异常,安上控制板,在面板上操作Diluentsyring上下工作,测量控制板给泵的电压,分别为+24v,- 24v说明控制板没有问题, 最后认为Diluentsyring卡住, 取下Diluentsyring上油擦拭,然后重新装上,开机后运转正常。
事后我们分析由于“Diluentsyring”长期上下运动,而导致管内液体渗出,于是在轴承周围出现结晶体而导致“Diluentsyring”卡死,所以要求操作人员经常给轴承擦拭上油,以后没有出现此故障。
故障现象4 :“RBC CIog”或“WBC Clog”( 红细胞或白细胞堵孔)
故障分析与检修:红细胞或白细胞堵孔是常见故障,如果样本血稀释不好或放的时间过长等原因都会引起堵孔。
一般排除方法是在操作面板上按自动清洗键,仪器吸入清洗酶后会自动清洗,如果这样还排除不了,就要排出混合杯中的液体,按正确方法取下红细胞宝石孔用清洗酶进行清洗,然后装上宝石孔,开机运转,一般堵孔故障都能排除。
故障现象5:显示器上方会报“count overage”错误,做血样时,白细胞等值无显示,白细胞血流图为不正常波形。
故障分析与检修:首先怀疑堵孔,自动清洗仪器,清洗宝石片,无效果,然后查看管道有无漏气现象,最后怀疑血溶剂部分问题,查看血溶剂, 换新的血溶剂开机后分析仪故障依旧,开机观察,发现仪器左侧血溶剂注射管在抽排时,管道有许多小液泡,怀疑注射管处有漏气,后发现血溶剂注射管接头松动,拧紧后开机运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