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医用生化仪;故障;维修
论文摘要:生化分析是临床诊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帮助诊断疾病,对器官功能作出评价,并可鉴别并发因子及决定以后治疗的基准等。自动生化分析仪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稳定了检验质量,减少了主观误差。
生化分析是临床诊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生化分析测定的数据,再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帮助诊断疾病,对器官功能作出评价,并可鉴别并发因子及决定以后治疗的基准等等。自动生化分析仪就是把生化分析中的取样、加试剂、去干扰物、混合、保温反应,P检测、结果计算和显示,以及清洗等步聚自动化的仪器,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稳定了检验质量,减少了主观误差,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按反应装置的结构分为连续流动式、分离式和离心式三类;按同时可测项目分为单通道和多通道两类,单通道每次只能检验一个项,但项目可更换,多通道每次可测多个项目;按仪器复杂的程度及功能分类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类;按测定程度可变与否,分为程序固定式和程序可变式分析仪两类。
临床化学分析基本包括以下步骤:标本定量吸取和转移,通过沉淀、过滤、离心、层析或透析技术分离并去除大分子干扰物试剂的定量吸取及同标本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反应显色,通过光学或各种电极技术进行测量、数据处理、显示、打印报告结果,以及测定后的反应容器,管道系统的清洗等。
根据仪器计算机功能的不同,自动生化分析仪一般分为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本文对几种常见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故障进行探讨。
一、开机机器长鸣报警
在机器设置中,若设置是外置打印机打印,则必须先开打印机,后开主机,使主机自检时能检测到打印机,不然机器就会报警;红外自动感应器窗口上有污物或感应器灵敏度不够或失灵,清洗器应器窗口,排除错误进样信号,如感应器失灵,则更换红外自动感应器,无备用件时,可用Val+F1键代替。
二、开机调零显示“measurement problem”
BASIC用蒸馏水调零,显示上述信息表示测定有故障,通常的原因是:
1、蒸馏水不干净。
2、流动比色池内有气泡,检查管道是否有破损或比色池是否有泄漏。
3、流动比色池内太脏,用5%的次氯酸钠或双缩脲浸泡半小时后冲洗;流动比色池外灰尘太多,用镜头纸擦拭。
4、石英卤素灯的电源是从电源开关取出来的,电源开关有三组接头,一线给主机供电,一线为电源地,还有一组给灯供电,测试该组接头并没有导通,拆下检查,发现是该组接头的弹簧及电源开关,故障排除。
5、拆下滤光片,用镊子除去粘胶,取出凸透镜,安装在机器上,重新调零,故障排除。
6、即使做了上述工作,调零仍然通不过。拆下比色池加热器底座,打开硅光二极管检测系统部分的盖子,进行光路调节,把室内灯光关闭,用一张白色纸片放在硅光二极管的前部,左右移动比色池加热器底座,同时调节比色池下面的高度调节螺钉,进行调零操作。当灯亮时,观察光分出来的光线是否和硅光二极管的位置吻合,反复调整,直到调零通过为止。上好比色池加热器底座的螺钉,重新开机调零,仍然出现上述故障,仔细观察,发现比色池加热器底座的底部有热溶胶,当把底座的螺钉上好后,改变了已调整好的光路,故而再次出现上述故障,在相应位置滴上热溶胶,重新安装进行调零,故障消失。
三、按动吸样开关后不吸样
首先听泵是否在动作,如泵不动作,检查吸样开关是否有信号产生,调整吸样开关中顶珠的位置,检查泵的内阻是否正常;其次检查泵管理否有泄漏或老化,从而更换泵管;如上述部分正常,打开机器顶盖,拆下流动比色池,发现流动比色池有漏液现象,用耐酸碱,无色的粘合剂进行粘接,等粘合剂凝固后,重新安装好流动比色池,故障消失。
四、机器测定结果不正确
首先用以下推荐的清洗剂进行流动比色池和管道的清洗:
1、0.1N的NaOH(KOH)溶液,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
2、有分解蛋白作用的酶溶液。
3、生化试剂中本身具有去蛋白作用的试剂,总蛋白试剂(双缩脲),肌肝试剂中的碱性组份。
然后进行标准管的测试,如果结果仍不正确,开机检查Peltier电子温度控制器中的加热块是否有电压,电压是否正常,电源线是否连接完好,通过控制流过Peltiier电子元件的电流的方向来产生加热和冷却两种不同的状态,电流正向时为加热,反向时为冷却,如加热块损坏则更换加热块,更换时注意它的方向性,保证正压时加热块处于加热状态,否则有可能烧毁加热块;还有可能就是灯泡老化,需要更换灯泡,灯泡更后需进行位置调整。具体调整方法参照机器的说明书,检查流动比色池底部的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性能降低或损坏也可能造成温度控制的不正常,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五、打印机不执行打印
先检查打印电机时否正常,再顺着电缆检查电机驱动集成电路在打印时是否有驱动电压。若无则更换电机驱动集成电路,检查电机驱动集成电路是否有电源电压;若无检查电源电路,电源电压正常,发现电源稳压块和电机驱动集成电路电源之间有一个驱动三极管,测试三极管发现极间短路,理换三极管后重新开机打印,打印正常。
,,,0.0.0.0
102328,221,
【摘要】 通过对医疗仪器长时间的维修,提出一些维护、保养和故障检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维护 保养 故障检测 注意事项
医疗仪器设备是医疗单位的重要物资基础,也是其综合实力的体现。现代医学对医疗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医疗仪器设备运行的是否正常,直接影响着医疗单位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医疗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效益。如:CT、MRI、DSA、超声诊断仪等,这些价格昂贵的医学影像设备,对一个医疗单位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而医学影像设备投资大、精度高、系统复杂、对其工作环境、安装使用等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要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充分发挥其应有效能,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工作尤为重要。
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分为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两部分。
日常维护的工作内容一般为:①机房及仪器设备的保洁:注意调解机房温度、湿度,使其保持稳定。②检查机器的机械转动及各零部件是否正常,水、气、油路是否畅通。③检查仪器控制面板各部及显示参数是否正常。④用仪器自检程序检测仪器各部状态情况,并注意仪器运行中是否有异味、声音等异常现象,以便工作有的放矢。⑤督促检查仪器使用者是否有违规操作现象。
定期保养是对仪器设备按计划定期进行的维护保养,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保养可以每月或每季度进行1次,内容是除日常维护外,清除机内尘土、污垢、异物、添加润滑剂,检查各元器件是否有松动、磨损、变形老化、击穿等情况,检查电源及高压部件运行和接触情况。
二级保养一般0.5~1年进行1次,主要对整机控制台上的各仪表及操控系统的灵敏度、精度进行测试、校正和计量检定,更换损耗品,对电路中各测试点的电压等进行系统检测、试验。
三级保养一般每2~3年进行1次,视情况可将整机进行拆开以清洗检修,对过使用期的元器件应尽量更换或修复,同时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彻底的调试,努力使其达到原有的精度和工作性能。
仪器设备的故障检修
故障检修是指被动维修。
仪器设备的故障检修方法:①仪器设备进行负责制管理,具体分配到人,简单故障及时排除。较复杂的故障,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故障分析,制定有效可行方案,责成专业人员实施。②故障处理程序:弄清故障起因,熟悉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分析确定故障所在部位逐步排查,最后修复及更换部件,并完成局部及整机调试。③维修的具体做法和应遵循的原则是:先寻问,后诊断;先直观,后检查;先全面,后局部;先传动,后电路;先外部,后芯片;先控制,后数据;先定性,后定量;故障部位通常是机械部分多于电路部分;强电部分多于弱电部分;高温部分多于低温部分;电源部分多于主体部分;传动部分多于静止部分;按插部分多于固定部分;阻容器件多于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多于数字电路。
故障检测一般采用:直观法、测量法、敲击法、比较法、替换法、变温法、信号跟踪法、信号输入法、前后合追法、负载分离法等。
如何修复无电路图的仪器设备
首先维修工程技术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及外语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摸索了一些方法,供参考。
(1)流程框图分析法:依据操作说明书的流程框图、基本原理,可大体了解仪器设备的内部结构、线路走向、信号传递方式及每部分的功能和作用,结合说明书给出的操作程序、故障提示、调整方法及仪器设备电路板上给出的检测点,配合示波器、检测仪等仪器对输出的信号、波形等数据进行检查,通过反复详细的检查,可以达到修复目的。
(2)排除故障的方法:当仪器发生故障时,不要急于拆开仪器。应本着先易后难、先外后内的原则,逐步进行。很多故障是由于震动、灰尘等原因所造成,表现为仪器设备工作中时好时坏,这类故障首先应考滤接触不良,可采取除尘、按压、敲击、拔插等方法查出故障部位。
(3)利用仪器自检系统排除故障:现代医学影像仪器设备借助于计算机系统软件程序对仪器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并以代码形式显示故障原因,借助该系统,也可以比较方便地查出故障位置及原因,排除一般故障。
(4)利用示波器、检测仪查找故障:查找无电路图的仪器设设备故障,应必备上述两种设备,便于查寻故障范围及部件,实现元件级维修。
讨论
医学影像诊断学已是现代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影像设备采集患者的医学影像技术是当今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影像设备采集处理的医学影像信息,已成为医生专家诊断和研究疾病的重要依据。如何全面解决影像资料的存储、归档、统计、资料共享、管理和通讯等问题,在影像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是医疗单位开展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其综合实力的体现;现代医学对医疗仪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别是CT、MRI、DSA、超声诊断仪、SPECT等在内的医学影像设备,更是重点和骨干设备。医学影像仪器设备投资大,系统复杂,科技含量高,工作环境要求高,对其安装操作使用等方面均有严格要求;保证仪器经常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发挥其应有效能,对提高医疗服务质帚和实现预期效益意义重大:而积极搞好设备维修工作,就尤为重要。
影像仪器设备的维修,对医疗单位的医疗工作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这就要求维修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积极主动做好医疗影像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0.0.0.0
102329,221,"
[摘 要] 本文针对飞利浦公司的低场强常导开放式磁共振梯度子系统的典型故障,做了比较详细的故障分析和故障判断思路以及维修检查方法,并对维修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磁共振;梯度;故障;维修
OUTLOOK 0.23 T是飞利浦公司的低场强常导开放式磁共振,它的梯度子系统(gradient subsystem或gradients)是MRI系统的重点部位,由于它长期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受电流、电压波动及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所以它是整台设备的“高危地带”,极易发生故障,因此,研究如何分析排除这方面的故障,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对OUTLOOK 0.23 T磁共振梯度子系统典型故障的分析和检修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供参考。
1 故障检修1
1.1 故障现象 磁共振系统在扫描过程中梯度放大柜突然一声爆响并散发一股较浓的焦臭味,计算机屏幕提示Gradient/mps—Amplifier Fault: active,同时梯度柜97 VAC电源空气开关跳闸。通过检查发现梯度柜X组5块功率放大(Gradient Power Amplifier简称AMP)电路板全部烧坏。在检查了梯度柜内与之相关的电路无问题后,更换了X组5块AMP板和一块梯度信号控制(APS)板,开机运行几分钟后又发生同样故障,Y组AMP板全部烧坏。
1.2 故障分析 梯度放大器主要是把来自于梯度控制器送来的电压控制信号进行电流放大后送入梯度线圈,产生梯度磁场。MRI要得到一副完整的重建图像,必须要3个相互正交的梯度磁场(X、Y、Z),作为定位依据。所以梯度子系统共有3组功率放大器(X、Y、Z),为了满足梯度磁场的要求,增大梯度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每一组放大器都用了5块相同的AMP板并联使用。为了给梯度放大器提供足够大的电源能量,梯度子系统的电源供应单元(DCU)也非常重要,DCU除了输出足够大的电流以外,还要求稳定性能好。梯度放大器AMP的400 V直流工作电压是通过380 V/297 V隔离变压器将电网380 V交流电压降压后经过三相整流、滤波后得到的。从此故障的现象分析来看,故障原因可能有3点:AMP本身;APS;电源供应单元(DCU)。AMP板本身的故障可能性比较小,因为每次烧坏的AMP板都不只1块,一般是一组(5块),而且每次都不确定在哪一组,第一次是在X组,第二次是在Y组。APS板故障也不太可能,在更换AMP板的同时APS板也更换过,那么最大可能就是电源部分DCU了。
1.3 故障检查 为了缩小故障检查范围,将DCU的400 V整流之前分为一段,即交流电部分,400 V整流、滤波、稳压部分为另一段,即直流电部分。首先检查交流部分,用电压表测量297 V交流电压,发现有瞬间跳变现象,改用指针式万用表观察,结果发现指针有明显摆动现象,最后用电力分析仪动态观察,进一步确认380 V/297 V隔离变压器工作异常,输出的297 VAC电源存在干扰和跳变现象。
1.4 故障维修 考虑到如果更换一台原装变压器不仅费用较高而且定货周期长,笔者找当地变压器厂加工了一个相同参数的变压器,换上后输出电压稳定,故障排除,此后再也没有发生类似故障。
1.5 经验讨论 一开始把故障范围局限在那些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件上了,如梯度功率放大器AMP板和梯度信号控制器APS板,而忽视了那些不容易出现问题地方,如变压器等部件。结果造成了维修思路上的“误诊”。此次故障可能是由于变压器本身绝缘性能不好,产生一些杂波干扰或者跳火现象,使电源隔离效果变差,输出的297 V交流电压有跳变脉冲干扰,导至DCU工作异常,而使400 V直流电压输出不稳定,引起梯度功率放大器上的电子元件击穿打火,而烧坏AMP板。由于AMP板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加之梯度柜空间较小,而且每块AMP板都相隔很近,只要其中有一块击穿打火就会殃及相邻电路板,将使全组(5块)电路板烧坏,所以两次故障就烧坏了两组(10块)AMP板,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2 故障检修2
2.1 故障现象 磁共振在扫描过程中屏幕提示Gradient/mps—AmplifierFault: active,扫描终止,梯度柜中Z组梯度放大器故障指示灯亮。
2.2 故障分析 根据屏幕提示信息来看,此故障为梯度信号控制电路APS板和梯度功率放大器AMP板有问题,从梯度柜故障指示灯来看问题出在Z组。由于X、Y、Z组中的APS板和AMP板都是相同的,只要将Z组中的APS板和AMP板与Y组或X组互相交换就可以判断哪一块电路板有问题了。
2.3 故障检查 首先判断是APS板还是AMP板的问题。将Z组的APS板与X组的APS板互换故障依旧,说明问题在AMP板。虽然用同样的互换法也可以找出有问题的AMP板,但是这种方法比较费时,并且在试验过程中要频繁开关机,对电子元件冲击较大,容易损坏电路部件。笔者用万用表测试法可以很快的找出故障AMP板。即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该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A点或B点对400 VRET之间的电阻值(正常值约为25 KΩ左右,故障时则为2 Ω左右),然后逐一拔出AMP板并同时观察万用表上的阻值变化情况,若拔出哪一块电路板后阻值变为正常值说明是该块电路板有问题,这是笔者经过多次维修此类故障得出的经验。
2.4 故障维修 在确定某块故障电路板后,进行元件的检测,一般情况下问题都发生在IGBT管上,用数字万用表二板管测量档测量其栅?漏和栅?源之间的电压值就可判断其好坏,若正常即为0.6 V左右,若击穿则为0 V。判断准确后更换IGBT管,IGBT管的型号是IRG4PC 50 UD,若找不到同型号的管子,也可用SGH80 N60 UFD代换,最好是配对更换,一般情况下只要换上好管就可解决问题。
3 讨论
梯度子系统最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位是梯度功率放大器中的AMP板,而AMP板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IGBT管和DC/DC逆变器。如果更换IGBT 管后依然击穿,那就是IGBT输入级的工作电压有问题。OUTLOOK 0.23 T第一代机器用的是自举升压电路,第二代机器采用的是DC/DC逆变器,相对第一代来说第二代要稳定得多,但还是经常发生DC/DC逆变器工作不良的情况,笔者也经历过多次此类情况,在更换IGBT管不能解决问题时,将DC/DC逆变器换掉后问题就可解决。为了彻底解决此类问题,厂方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将DC/DC逆变器改为一单独15 V稳压电源了。
参考文献:
[1] 赵喜平.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S].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