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光明日报 邱 玥
发布时间:2024-11-15 14:54浏览:
次
近日,国家医保局加快推进编制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先后发布了包括护理、综合诊查、超声检查和康复等多批立项指南。这些指南旨在从不同服务场景和角度出发,设立一系列“适老化”的价格项目,以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为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优质医疗服务,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安全、有效、便捷且价格合理的就医体验。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康复检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老年人对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针对各地现行康复项目名称不统一、政策边界不清晰等问题,国家医保局按照功能障碍类型,将目前常用的康复类项目规范整合为17个价格项目,并结合康复治疗特点,对康复训练类项目统一按时长计价,以便于更好地执行和评价。
同时,国家医保局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康复检查或训练中的应用。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康复检查或训练作为康复项目的拓展项,这些拓展项与主项服务产出相同,在服务方式或应用场景上有所不同,且执行主项的价格。拓展项的设置为医疗技术的改良和进步提供了一个快捷通道,使得医疗机构和企业在现有价格项目基础上进行的改良能够得到政策支持,从而快速解决医疗机构的收费需求。
预计到2025年上半年,各省对接落实康复类立项指南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的康复服务能够按照与主项相同的价格水平收费,避免与主项重复收费。这将使得医疗机构既可以培养医务人员提供康复服务,也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康复检查或训练,有利于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满足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睡眠不好或疾病康复需要,对单人间病房的需求比较强烈。目前,医疗机构单人间病房资源还不足以满足这些需求,有关部门正在推进医院病房适老化、便利化改造。
为鼓励医疗机构优化医疗资源分配,进一步改善患者住院体验,立项指南规定,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的单人间病房床位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医疗机构自主合理制定收费标准,由患者自主选择;对于达不到单人间独立卫生间、配备空调等条件的,医保部门将督促医疗机构从严把握床位费收费标准,或暂时按原政府指导价执行,防止就医体验尚未改善,就医负担反而增加。
与此同时,立项指南强调,满足群众基本需求的二人间、三人间及多人间病房床位费,仍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以保持公益性定位,从而确保群众负担总体稳定、医保基金可承受、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可持续。
此外,针对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群众的就医问题,国家医保局吸收地方探索经验,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设立了“家庭病床建床费”和“上门服务费”,推动医疗服务向患者家庭延伸。
其中,对符合开设家庭病床条件的患者,由医疗机构派出医务人员上门完成建床、建档服务。医疗机构上门为门诊或家庭病床住院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采取“上门服务费+医疗服务价格”的收费方式,即上门提供服务本身收取一次“上门服务费”,提供的医疗服务、药品、医用耗材等,收费适用本医疗服务执行的医药价格政策。
设立免陪照护服务减轻家属负担
为了解决家庭中“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普遍问题,国家医保局增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由医疗机构的专业护理人员承担患者全部生活护理,既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也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属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