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资讯 > 文章内容

世界卒中日:专家给出防治卒中“心里话”

作者:新华网发布时间:2024-10-30 15:30浏览:

10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在当日举行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卒中日专题访谈上,中央电视台评论员、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项目健康知识宣传员白岩松与中国卒中学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灵芝,就卒中的预防、高危人群特点、尽早发现卒中迹象、突发卒中急救,以及卒中的治疗和康复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倡导公众正确认识卒中,积极行动防范卒中带来的危害。

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我国六成以上是缺血性卒中。卒中是中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等“五高”特点。

世界卒中日专题访谈现场

卒中预防:注意三大危险因素

王拥军指出,卒中的高危人群可以定义为具有一个或以上危险因素的个体。这些危险因素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遗传因素,包括家族卒中病史和40-50个与卒中相关的单基因遗传病;二是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尤其是房颤)等;三是行为危险因素,包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过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焦虑和失眠等。王拥军教授还特别提醒,即使有遗传倾向,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和疾病管理,也可有效降低卒中风险。

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中国主题是“体医融合,战胜卒中”。王拥军表示,快速散步或间歇性有氧运动是目前科学研究证实对预防卒中有显著效果的运动方式。适量运动还有助于控制体重、减少卒中风险。总的来说,卒中可预防、可治疗、可康复,通过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做好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卒中危害。

卒中预警:掌握简单易记的“120”原则

王拥军提醒说,中风在真正发作之前,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会有预警症状,抓住“最后一次机会”至关重要。预警信号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出现一过性的一侧肢体麻木、视物模糊或重影、言语不利;同时部分人会发生眩晕,出现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剧烈头疼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