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资讯 > 文章内容

疼痛不要忍 《常见疼痛管理联合提示》发布

作者:新华网发布时间:2024-10-21 14:24浏览:

10月19日,在京举行的2024年疼痛医学周学术会议上,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在会上呼吁全面推动慢性疼痛从防到治的全面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公众疼痛问题由被动的临床诊疗转向主动的综合防控;联合社会各方力量,优化慢性疼痛管理环境,共同推动开展慢性疼痛管理工作,落实公众的疼痛素养提升,促进慢痛的早期预防、筛查,慢痛风险预测,预警与综合干预,以及慢痛人群的综合管理,慢痛管理效果评估等工作等。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已超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2000万的速度增加。为帮助公众科学应对常见疼痛,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传播分会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传播与促进专项基金共同发布无痛中国——《常见疼痛管理联合提示》,呼吁公众关注常见疼痛,提高疼痛防治意识,科学、积极地应对疼痛。

《常见疼痛管理联合提示》发布现场

提示一:疼痛不要忍,积极管理是关键

疼痛是除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外的“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包括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导致睡眠紊乱、焦虑、烦躁,对各项治疗配合度下降,增加治疗难度,影响疾病康复等。疼痛的刺激还可能会让机体处于失调状态,出现例如血压升高、心肌缺血、心脑血管意外、胃肠蠕动变慢等并发症。

急性疼痛为近期突然发生且持续时间较短的疼痛,常为许多疾病的症状。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急性疼痛可转化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也不仅仅是急性疼痛时间上的延续,更是一种应当加以积极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慢性疼痛包括慢性原发性疼痛、慢性癌症相关疼痛、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慢性继发性内脏痛、慢性继发性头痛或颌面痛等。

随着长时间疼痛的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会发生改变,使疼痛慢性化,难以彻底治愈。由于每个人对疼痛承受力不同,疼痛发生时,即使症状不严重也不要盲目忍痛,应尽早干预、积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