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资讯 > 文章内容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生育力

作者:来源:中国青年报发布时间:2024-10-11 15:10浏览:

“35岁,备孕1年,月经每月来访,心态要崩了。”这是刘亚心情低落时在社交媒体上发的一句话。30岁结婚后,刘亚和先生商量着先不要孩子,以事业为重。等到生活状态稳定,两人做好了迎接新生命的准备,却发现怀孕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和先生去医院一起体检后,刘亚被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医生诊断后告诉她,她自然怀孕的概率只有正常人的50%左右。

  “能生的时候不想生,想生的时候怀不上,怀上了有可能保不住,保住的还可能发生出生缺陷。”有网友总结年龄大一些后,想生出个健康宝宝的艰辛。2023年4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不孕症患病率估计(1990—2021)》报告显示,全球约17.5%的成年人受到不孕不育的影响,且有增加的趋势。不孕不育在全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生育障碍困扰着一些育龄夫妇。

  如何破解生育障碍?怎样更好保护我们的生育力、预防出生缺陷?记者采访了多位生殖医学专家。

  生育力也有“黄金期” 年轻人需关注生育力检查

  在30岁生日的前一天,陈婷在体检中被发现卵巢功能出现了早衰,一时间有些蒙。“平时工作忙,作息不规律,痛经时习惯吞一颗止疼药,也忽略了平时的卵巢功能检查与保护。”

  了解到卵巢功能早衰除了会影响内分泌,还会影响生育能力,降低自然受孕的能力,原计划今年领证、明年备孕的陈婷有些不知所措。“原本想着先拼事业,结婚生孩子都不着急,等稳定了再要孩子。但工作和情感都稳定了,却发现生孩子这件事也不可控。”

  陈婷遵从医嘱,先调整自己的作息和生活方式,再和家人商量后续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或者提前通过胚胎冷冻等保存生育力。

  生育力,指的是个体生育后代的能力,主要包括3个层次:顺利怀孕的能力、健康度过孕期的能力、保证子代健康的能力。“生育力的存在,标志着生殖生理的健康,也有利于心理健康、维系家庭和谐幸福,对社会人口结构与发展也有影响。”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南京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孙海翔教授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李艳萍,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医学工作40余年。她表示,女性的生育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是一种自然趋势。21岁-35岁这一时间段被认为是女性生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备孕,能够提高妊娠的几率。同时,卵子的质量、数量都更优,生的孩子也会更健康。另一方面,在适龄生育的年龄段怀孕,可以减少由于高龄妊娠产生的相关疾病风险,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让妊娠过程和分娩过程更顺利。

  “卵巢功能下降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生理性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35岁以后,生理性原因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生育力会出现陡坡式下降。另外一种是病理性的卵巢功能减退,如卵巢手术史、恶性肿瘤放化疗。”李艳萍表示,目前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重在保护和预防,帮助这些患者尽早妊娠。”

  除了卵巢,女性生育力保护中另一个需要重点保护的就是子宫。孙海翔提醒,对于女性而言,人工流产对生育力带来的损害很大,尤其是青少年非意愿怀孕所造成的人工流产,会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导致生育力下降甚至丧失,同时还容易导致输卵管功能受到影响,造成不孕。

  孙海翔建议,女性需要关注自己的月经和内分泌情况,必要时及时到医院进行女性生育力检查,包括卵巢储备功能、子宫状态、性激素水平、输卵管的健康情况等。

  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精子数量和质量也会逐渐下降,引发的问题是减少受孕可能性、增加胎儿的患病风险。男性也应在适当年龄主动对自己的生育力作评估,进行精液分析,比如精子浓度、精子活力及正常精子百分比等。

  依靠辅助生殖能避免出生缺陷? 专家:需注意几个误区

  2023年以来,北京等多地陆续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截至2024年8月1日,已有北京、广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山东、上海、浙江、江西、青海、吉林、江苏、河北、安徽、海南15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从2024年9月1日起,福建、河南、陕西、西藏4个省、自治区也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