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资讯 > 文章内容

套路多价格混乱,美瞳虽美,谨防陷入“美丽陷阱”

作者:来源:法治日报发布时间:2024-09-26 15:32浏览:

铂银棕神似轻混血、琥珀榛拉满纯欲感、果桃黑打造伪素颜……近年来,隐形眼镜作为人们甩掉框架眼镜的“神器”备受青睐,而其中的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美瞳,更是时尚达人的“宠儿”,线上线下销售火爆,市场规模快速攀升。

  隐形眼镜作为直接覆盖在角膜表面的特殊产品,与眼部健康息息相关。然而,许多消费者陷入“隐形眼镜等于美妆产品”误区,殊不知,隐形眼镜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当前,美瞳市场乱象也是不一而足,过度宣传、表里不一、真假混卖等问题亟待关注。

  美瞳市场套路多 加大监管除隐患

  “化好全部妆容,再搭配一个好看的“眼珠子”,可以为你的颜值加分。”“想当猫系、狐系、鹿系女生,抓紧下单这些爆款了!”……在各类电商直播间、美妆教程视频里,充斥着大量美瞳商品推广,让不少年轻人心动不已。

  “每到消费季,我第一个想到的囤货单品就是美瞳。”河北省石家庄市市民于女士是美瞳深度使用者,她的化妆盒里常备近十款日抛美瞳,“看了很多博主推荐美瞳,给我的感觉就跟口红、眉笔、睫毛膏一样,是一个让人变美的产品,尝试后就一发不可收。”

  当前美瞳已成为颜值经济的火热单品,据多个电商平台销售数据统计显示,美瞳成为暑期消费季必囤商品,巨大的需求带动了行业的高速发展。然而,这种与眼睛亲密接触的时尚单品可能来自一家没有资质的店铺,按照医疗器械要求销售美瞳产品的商家更是少之又少。

  《法治日报》记者查询一些电商平台发现,美瞳产品的销售价格十分混乱,同一款产品甚至出现三四种价格。“目前国内售卖的美瞳产品几乎都来自同一家或者几家代工厂,换个标签利润即翻倍。”一位美瞳产品经销商告诉记者,美瞳产品成本基本都在10元以内,“只是外包装上的品牌值钱,产品都是一样的。”

  “请检察机关放心,我们店已积极整改,目前正在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今后只经营标注械字号美瞳。”近日,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民检察院开展隐形眼镜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回头看”时,店主拍着胸脯保证下不为例。

  为规范隐形眼镜市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近日,蔚县检察院开展隐形眼镜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检察干警以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线索摸排,最终发现有9家眼镜销售商户存在未取得许可手续,违规销售隐形眼镜行为,对消费者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对此,该院立即向负有监管职责的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进一步加大对隐形眼镜市场监管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维护人民群众“眼睛上的安全”。

  安全风险级别高 生产销售需持证

  据了解,美瞳是强生公司专为亚洲市场设计的具有美容效果的隐形眼镜系列品牌,属于专用注册商标。由于美瞳这个名字非常形象的突出了美容镜片的特点,因此美瞳逐渐成为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的俗称。

  早在2014年3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已发布过公告,将美瞳纳入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公告称,美瞳是带有装饰功能的隐形眼镜,专业名称为“角膜接触镜”。因其直接覆盖于角膜表面,与眼组织紧密接触,直接关乎人眼安全,具有较高风险,所以在我国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第三类医疗器械在上市前需要通过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后方可生产、销售和使用,其生产企业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经营此类产品的商家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2022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选购使用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美瞳)的提示》,再次提醒消费者,美瞳为风险类别较高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商和经销商都需要持证经营。此外,消费者如发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或发现无证经营美瞳产品等行为,可及时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以“蓝莓酱栗子糕”“混血女星”“幻月系列”“金粉泪花”等噱头命名的美瞳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关注;白鹿同款、虞书欣同款、秀智同款……借助明星效应,打着“某某明星同款”的美瞳销量更是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