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长沙晚报
发布时间:2024-09-24 15:30浏览:
次
这段时间,“为儿子增高出奇招,菜肴中加入增高药”的微博热搜,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议论和关注。这种药真的能促进孩子长高吗?哪些孩子的身高问题需重视?影响孩子长高的因素有哪些?长沙市第四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邹登进行了详细解答。
出于“身高焦虑”,家长想方设法给孩子增高
近日,一位家长因一则家庭日常视频意外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视频中,她为了给11岁、身高1.46米的儿子增高,特意制作了一道山药炖排骨,随后将“增高药粉”撒进菜里,称其为“长高餐”。这一做法引发了网友的讨论和争议,有网友质疑增高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网友担心家长过度追求孩子身高,反而忽视了孩子的健康:“这个身高也不矮啊,别给孩子瞎吃东西!”有网友提醒:“增高药里可能含有激素,一年之后,12岁的孩子就该长胡子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孩子的身高问题,甚至求“高”心切,陷入“身高焦虑”,纷纷寄希望于增高针、增高药、各种补品促进孩子长高。目前,真正促进孩子长高的药物是不存在的,家长不要盲从。
“在门诊就诊的生长缓慢患儿中,只有约四分之一的人真正需要生长激素治疗。一些家长想方设法给孩子增高,反而导致孩子的骨骺线提前闭合,给孩子的身高设置了上限。”邹登说。门诊曾接诊一名患儿童童(化名),奶奶每天给他熬鸡汤和骨头汤喝,还会在汤里放比较多的盐和油,生怕他没有营养长不高。童童10岁的时候,身高达到1.5米,比身边同龄的小伙伴要高出半个头,奶奶非常开心,又买了一些补品和滋补的中药材加到汤里,童童就这样“喝”到了12岁。妈妈看着儿子的个子跟前两年没什么变化,怀疑童童是不是得了病,带他到医院就诊。经检查,童童的骨骺线已经闭合,很难再长高了。
这些孩子的身高问题,才需要引起重视
“孩子的身高是‘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邹登表示,儿童的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营养状况、运动习惯和生活环境等。通常而言,遗传因素是决定身高的主要因素;其次,内分泌、营养、社会环境、疾病及心理状况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
遗传因素:身高的遗传性在50%到80%之间,父母的身高往往会影响孩子的身高。不过,即便父母身高较矮,良好的生活习惯仍然可以帮助孩子实现潜力。
营养状况:合理的饮食是促进儿童生长的关键。孩子在生长发育期间如婴儿期、幼儿期、青春期,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增加。缺乏蛋白质、钙、锌等营养成分会影响骨骼的发育,从而影响身高。
运动习惯: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强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帮助提高身高。尤其是拉伸运动、游泳和跳跃等活动,被认为是有效促进身高的运动方式。
睡眠情况:生长激素主要在深度睡眠期间分泌,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的生长至关重要。对于学龄前儿童,建议每天睡眠时间为10小时至12小时,青少年每天睡眠时间应保证8小时至10小时。
因此,家长要正确认识儿童的体格发育规律,避免因过度焦虑而寻求过度治疗。对偏离正常水平的儿童需要寻找原因,给予适当的营养、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调整指导和必要的医学干预。
哪些孩子的身高问题要重视?邹登介绍,不同年龄的孩子、不同季节的生长速率不同,依据《儿童体格发育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考虑以下情况为生长缓慢:小于3岁的儿童,每年长高速度小于7厘米;3岁至青春期前的儿童,每年长高速度小于5厘米;青春期儿童,每年长高速度小于6厘米。女童7.5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童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可能提示性早熟。一旦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其生长发育。
促进长高有哪些方法?睡好运动好很重要
近来,儿科门诊也接到了不少家长的咨询:孩子春夏季节长得很快,秋冬季节长得慢,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持住长速吗?孩子过敏、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秋冬季容易反复发作,会不会影响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