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24-08-28 16:28浏览:
次
虽然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但年仅26岁的白领张彻最近却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在传统认知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一直是老年群体的“专属”,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这些慢性病所困。
在社交平台上,“糖尿病开始拖垮年轻人”的话题引起不少网友的共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增大,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致使因营养过剩、糖油摄入过量导致的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呈现显著的年轻化趋势,不仅严重影响人群健康水平,也会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年纪轻轻却被慢性病缠身
“这么年轻怎么就得了糖尿病?”走进不少医院的糖尿病门诊和肥胖超重门诊,常能听到一些主治医师对年轻就诊者健康问题的担忧。前不久被确诊患有糖尿病的张彻对此亦不能理解。空腹血糖值超17,时常出现眩晕、手抖等症状,“但从没想到过自己已经糖尿病如此严重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年前,她接诊的糖尿病患者几乎没有30岁以下的。但现在,她的患者中约1/5都不到30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肥胖疝外科主任姚琪远也发现,近些年来,糖尿病患者中开始出现初中年龄段甚至小学年龄段的孩子,这些孩子通常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部分还有高血压。“难以想象一个12岁的孩子,血糖高达20mmol/L,血压也有200mmHg。”姚琪远说。
医学界普遍认为,肥胖是诱发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主因之一,且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中有约四至八成会发展为成人肥胖。《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和肥胖率达到10%,6岁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也刊文称,预计至2030年,我国7岁至17岁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合并率将达到31.8%,6岁以下儿童将达15.6%。
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过去4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2%。而青少年患病率增长更为迅速,姚琪远告诉记者:“有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10岁至19岁的青少年二型糖尿病发病率每年增高26.6%。”
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谢壮丽看来,年轻人若患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从而引发相关并发症的概率也明显高于患有同样慢性病的老年人群。
“以糖尿病为例,患者从明确诊断到出现并发症一般在5至10年。年轻人预期寿命较老年人更长,随着病程的延长,年轻患者可能会更早出现并发症。”谢壮丽说,“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可能引发各个器官功能,包括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患者可能出现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还可能引起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甚至失明,外周血管病变严重的可能造成患者截肢,这些恐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给患者及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从宏观层面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巨大的影响,也对社会和国家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损失。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为2.7万亿元,占当年GDP的2.6%;而间接损失(包括死亡、残疾、缺勤等)则高达5.6万亿元,占当年GDP的5.4%。
多重社会因素带来“甜蜜负担”
早上奶茶、中午火锅、晚上宵夜……当下,“奶茶经济”“外卖变正餐”频频登上消费热词榜。《2024餐饮外卖营养健康化发展趋势》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5亿,较2022年12月增长2338万人,占网民整体的49.9%。在线餐饮外卖日益成为年轻人群的日常主流生活方式。
多位医学和营养学界受访者认为,我国年轻人之所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主要原因还是高油高糖的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作息等社会环境因素导致。
首先,高糖高油等不健康饮食行为比率居高。研究发现,过量糖摄入将增加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病率。然而,受奶茶营销和跟风心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热衷“拔草”各类知名饮料品牌。如喜茶、霸王茶姬、茶颜悦色等,一些地方品牌甚至成为旅游“打卡地”。“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会好好喝水了!”采访中一位受访专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