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资讯 > 文章内容

各地提升医疗能力 健全服务体系 推进儿科建设

作者: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24-08-20 15:35浏览:

核心阅读

  提高服务能力,为儿童提供全方面、全周期的健康保障;优化资源配置,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儿童医疗服务;完善配套政策,培养儿科医护人员,更好满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儿科建设,各地持续提升儿科领域医疗及科研能力,更好地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提高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是推进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我国儿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不断健全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配套政策,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完善服务,做好全周期管理

  “多亏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让我们发现了宝宝的异常,能够及时治疗。”日前,居民黎女士带着出生不久的孩子来到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做儿保体检。黎女士的儿子今年5月5日出生,5月8日便接受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确诊为丙酸血症,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治疗后,目前生长发育正常。

  万州区有14个助产机构有序推进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在万州区分娩的所有新生儿和万州区户籍的母亲在区外分娩的新生儿都可享受免费筛查。2023年,当地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6427例,筛查率为100%。

  从开展孕产期妊娠风险筛查评估、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控措施,到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儿童重大疾病诊疗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近年来,我国儿科全程服务不断优化,各地持续提升儿科领域临床诊治及科研能力,开展儿童生长全过程健康管理。

  走进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候诊区,庭院、诊区、门牌等都融入了卡通形象。孩子们在图书角、儿童游戏区有序候诊。

  “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为儿童提供全方面、全周期的健康保障。”通州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助理苏涛介绍,近两年该院增加了亚专业门诊30个,其中,儿童学习困难专病门诊等为不少家庭解决困难。

  医疗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记者看到,分诊台的一名儿科医生正在了解患儿病情,并开具检查单。通过让儿科医生参与预检分诊,家长和患儿进院后,在分诊阶段就能提前开具检查化验,实现了分层诊疗、危急重症优先诊治、轻症患儿检验提前,大大缩短就诊时间。

  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筛查率均在90%以上,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5年前相比均下降了30%以上。我国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全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4.5‰和6.2‰,与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56.3%和53%。

  资源下沉,提供家门口的保障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以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提高保健服务的可及性。目前,全国共有儿童医院158所,妇幼保健机构3082家。全国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到2.7张,和2015年相比增加了0.27张。

  重庆市城口县葛城街道梧桐社区居民彭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大女儿2015年出生时,县里没有儿童保健部,只能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每次的往返交通、住宿等费用都接近2000元。

  2019年底,城口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成立,可提供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各个时期的儿童健康服务。“2020年小女儿出生后,儿童保健都在城口进行,不用额外支出交通和住宿等费用,就诊费用也比在重庆主城区低。”彭女士说。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儿童医疗服务,还要推动儿科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促进优质儿童医疗资源上下贯通。

  “双侧大腿皮纹不对称,臀部不等宽,双下肢不等长,存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疑似症状。”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医护人员在给3个月大的婴儿小勤做常规儿童保健体检时,经过仔细检查和评估,初步判断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筛查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