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医疗科普,在提升公众对身体健康的科学认识的同时,一些博人眼球的科普乱象也随之出现。
某电商平台上的医生科普代运营服务
手术室以外的医生成了自媒体达人
结束了当天的第4台手术后,晚上八点,王振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演播间”。熟练地架好手机、找准光源,戴上收音麦克风,准备今天的医学科普。
王振是某三甲医院的一名肿瘤科医生,所谓的“演播间”其实就是他的办公室。从3年前注册社交媒体账号开始,王振通过拍摄医学科普收获了近10万粉丝。他说,这个数字与同行中的头部来比并不算多。
2024年1月,一项关于医生参与自媒体的第三方调研报告的结果显示,接受调研的743位医生中,超过一半医生拥有公共平台账号。抖音和微信是他们使用最多的平台,小红书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快手在乡镇有更高的覆盖率。
这些医生发布的内容以医学科普为主(80%),其次是工作经历分享(46%)和学术经历分享(30%)。同时,医生们有学习如何经营个人品牌的需求。八成以上受访医生希望学习写作文章或拍摄短视频。
王振告诉中新健康,他最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同事们还不理解,但现在,不少人后悔没有早点参与。“大家一开始可能觉得当医生还要去网上吸引眼球,显得没面子,后来一些现实情况,大家可能都想开了。”他说。
在医生入驻社交媒体原因方面,前述第三方机构的调研结果显示,八成受访医生希望通过自媒体普及医疗知识,55%的医生有增收需求,46%的医生期待提升个人行业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