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4-08-14 15:07浏览:
次
在课堂上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提到学习就抑郁、焦虑,一上学就肚子疼……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习困难犹如一道难解的题横亘在家长和孩子面前,令孩子痛苦、家长着急。进入暑假,不少家长纷纷趁着超长假期带孩子寻医问药,本市多家医院推出的学习困难门诊也迎来了暑期就诊高峰。孩子成绩不好真的是病吗?背后有哪些影响因素?发现孩子学习有障碍该怎么办?为什么学习困难的孩子变多了……带着这些疑问,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一探究竟。
现象
暑期学习困难门诊号源爆满
暑期的北京,整个城市笼罩在滚滚热浪之中。与这座城市同样炙热难耐的,还有部分学生家长们焦灼的心。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外,挤满了慕名前来看学习困难门诊的学生与家长。
7月24日下午,结束了复诊,坤坤(化名)和妈妈走出了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医生汤欣舟的诊室。此前,坤坤妈妈隔三差五接到学校老师的“投诉电话”,反映坤坤上课的时候坐不住,动来动去,手里喜欢不停地抠东西,他坐在靠窗的位置,一侧的墙皮被他抠得稀碎。孩子还总影响到其他人,喜欢跟别人讲话,不停地打乱课堂秩序,让老师十分苦恼,也无法独立完成作业。
面对如此不寻常的情况,在老师的建议下,坤坤妈妈便赶紧带着孩子来到北京儿童医院做专注力检查,结果发现坤坤的专注力非常差,属于典型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引起的学习困难。通过一段时期的药物治疗,坤坤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缓解,这次坤坤来医院复诊,孩子妈妈说,在学期末的一个月,老师一次电话都没有打来过,作业也能独立完成了。走出诊室的时候,两人的状态比第一次来时好太多了。
来学习困难门诊就诊的孩子中,有的在教室里坐不住,交头接耳、小动作频出,甚至影响课堂纪律,总被老师叫家长;有的做作业速度拖拉,完成同样的作业量要比同龄人多出好几倍的时间;有的孩子提到上学就情绪暴躁,甚至动手打人;也有的孩子沉默寡言,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的症状,亲子关系紧张……汤欣舟说,每到暑期,科里的号源爆满,门诊量总体比平时多了10%-20%。
“我们儿童精神科一共有17位医生,早上8点出诊,中午12点下班,下午从1点看到4点半。学习困难门诊的开诊时间是周二、周三和周五,但是即便在其他时间里,精神科也挤满了想看学习困难的孩子。虽然每天门诊号的数量是固定的,有的家长专程从外地赶来,难免会有一些现场加号的患者,我们很少能按点下班。”汤欣舟说。
探因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最为常见
其实,学习困难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诊断,背后可能有各种潜在的原因所致。这些孩子通常表现为学习成绩不符合智力水平,有的表现为在听、说、读、写、推理及计算能力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困难,也有的对学习、学校不感兴趣,不愿上学甚至完全拒绝去学校。
在临床中,汤欣舟曾见过很多不太寻常的学习困难症状:有的孩子一上学就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肚子疼,或血压波动。还有个孩子只要一上学,视线里的东西竟全变成了黑白色。“这种转换障碍背后其实是焦虑、抑郁情绪,孩子一听到上学,可能言语上不会说,便通过身体的各种症状来表达。就像有的大人一想到要加班就情绪不佳、出现‘打工焦虑’一样,这种想象也可以看成是小朋友的‘学习焦虑’。”
学习困难只是一个表象,其背后包含了多重因素,有严肃的医学问题,如相关病症被忽视、被误读,儿童精神领域医疗资源缺乏等;另一方面,其背后可能又暗藏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焦虑。
来医院就诊时,医生会对孩子进行专业的测试,找出问题所在对症治疗。汤欣舟表示,学习困难一般以三种情况为主,包括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引起的学习困难,智力障碍引发的学习困难,以及因学习环境、家庭养育问题引发的学习困难。
从2015年开始,汤欣舟便开始从事儿童精神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九年来,她接触过无数例儿童精神疾病相关的患者,包括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抑郁症、焦虑、学习困难等等,其中门诊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由注意缺陷与多动导致的学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