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1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会以线上和线下形式召开。新《指南》增加了13项内容,首次把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列入治疗方法之一,新《指南》体现我国高血压防控现状与人群特点,具鲜明的中国特色。
发布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顾志冬教授,以及指南修订委员会代表吴兆苏教授、王拥军教授、华琦教授、吴静教授等分别进行了致辞。
自2022年开始,我国高血压领域多个学术团体及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在2018版指南的基础上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历经约3年修订,《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于2024年第7期《中华高血压杂志》正式发表。
新版《指南》更具中国特色
新《指南》高血压的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 mmHg;或家庭血压≥135/85 mmHg;或24h动态血压≥130/80 mmHg,白天血压≥135/85 mmHg,夜间血压≥120/70 mmHg。根据诊室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心血管风险分层: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以及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等合并症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
与2018版指南相比,2024版指南充分体现了近年高血压领域的防治理念、现行政策与防治方法的进展。在篇幅上明显增大,框架拓宽,内容丰富,细节更详,方式求全,接近“百科全书”。
1999年我国发布了第一版《指南》,并分别于2005年、2010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更新,20多年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血压诊断评估、分级分层、预防干预、治疗管理指南。《指南》在临床一线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我国高血压和慢性疾病管理、基层指南撰写、临床路径制订、医保政策实施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王继光教授致辞中介绍了《指南》的发展历程和2024版《指南》的修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