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4-07-31 15:18浏览:
次
调查
检察机关深挖健康证售假、购假链条
餐饮服务行业人员购买使用假健康证,只为“方便”?
一张小小的健康证,载有办证人进行肺结核、皮肤病等相关传染病检查的结果,以及检查日期等信息,关系着公众舌尖上的安全,更是公共卫生防疫中的重要一环。
持有健康证方可上岗,是从事餐饮等行业的硬性要求。食品安全法规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也规定,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持有“健康合格证”才能从事本职工作。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西城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发现,部分嫌疑人主动联系相关经营场所,为从业人员伪造健康证及体检报告单。有的嫌疑人甚至伪造了健康证的核验网站,在一些检查中蒙混过关。
西城检察院通过大量走访调查发现,西城区甚至北京市餐饮等行业存在部分从业人员购买、使用假健康证的情况,健康证明的监管存在漏洞。对此,西城检察院通过探索建立了伪造证照行政监管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开展类案监督,推动健康证明领域长效治理。
假健康证背后的“猫腻”
通过手机地图App检索北京城区有健康证明办理需求的餐饮、洗浴等经营场所电话,主动联系相关场所经理、领班是否需要上门办理健康证,为相关人员伪造健康证及体检报告单。2023年,西城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办理的一起伪造事业单位印章案件中,这是犯罪嫌疑人郑某某的“揽客”手法。
“在我办理的相关案件中,第一次发现这种情况。”参与办理此案的西城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助理王嘉成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类似行为总体非常隐蔽,“往往是第一次在这里办过证的,后续才会相互介绍”。
案件材料显示,郑某某曾在外地开办咨询公司,为健康证体检提供中介服务。“一般凑足10个人可以安排一辆车去体检。”王嘉成介绍,“后来他们发现这样赚钱赚得少,而且很麻烦,就开始办假证。”
郑某某等人仿冒的假证与北京市正规的健康证,肉眼看,区别并不大。为了使假证更逼真,郑某某等人还配套搭建了一个“山寨”的验证页面,扫描假证上的二维码,会弹出一个验证页面,和真的网页几乎一模一样,“除非详细对比这两个页面,一般的检查人员也很难分辨”。
据郑某某供述,办一个假证,他能赚30-40元,每月收入在8000元左右。“每个月在他这里办理假健康证的有二三百人,办案人员通过证据材料发现,一些人办假证是图方便、省事,也有些人不满足办理健康证的身体条件,无法通过正规渠道办证,本该被禁止从事相关行业,就这样进入了市场,对公众的卫生健康,存在较大的潜在威胁。”王嘉成介绍说,健康证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病等疾病。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伪造和使用假健康证都是违法行为。我国刑法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可被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罚款。
目前,经法院判决,郑某某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两个月,罚金两万元。判决已生效。
明察暗访了解健康证办理难点
“除郑某某外,一些嫌疑人情节轻微,不需要通过刑事手段惩罚,由行政检察部门统一向相关行政机关移送,对他们处以行政处罚。”西城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三级高级检察官白春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