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资讯 > 文章内容

适老化改造 让老年人“医”路畅通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网发布时间:2024-07-29 15:19浏览:

自助不会用、语音听不懂、位置找不到、排队等不及……基础疾病多,加之行动不便,就医问诊困扰了不少老年群体。尤其随着医院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鸿沟”更是让部分老年人就医“犯难”。为解决老年人看病系列堵点,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及医疗机构多措并举进行“适老化”改造——为老年患者免挂号费、设立老年人爱心服务站、开设老年专科……用系列服务改善老年人就医。然而,持续改善老年人就医体验是一项长期工程。业内呼吁:在给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保障的同时,更需要带来深层次服务及人文关怀。建议建设老年专科“小型医院”,满足多元就医需求。

  老龄化加剧

  亟待适老化改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1.1%,65岁及以上占比15.4%。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

  在就医方面,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现有1.9亿老人患有慢性病,需要经常去医院看病拿药。调查显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超七成老人选择独自就医。随着医院规模扩张及信息化提升,老年人“看病难”问题凸显。

  “自助不会用,来回奔波、重复排队,摸不到头绪。”“带老人看病,一天暴走两万步,我一个中年人都受不了,别说生病时的老人了,有些医院的就医流程太复杂了。”走访中,不少公众表示。

  “困扰老年人就医的三大难题,是听不懂、找不到、等不及。”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副主任任莉说:“由于生理功能衰退,很多老年人视力和听力不是很好,加之普通话和专业术语沟通,老年人看病时听不懂。同时,视力及文化程度等限制,加之医院标识位置、大小不清晰,老年人看病又找不到。此外,由于心理焦虑及身体虚弱,老年人看病往往又面临等不及的难题。‘数字鸿沟’背景下,这三个问题更是困扰不少老年患者。”

  “人口老龄化进展加速,卫生系统面临人力与资金双重约束,需要进行‘适老化’重塑,医学分类体系逐渐完善,从‘疾病治疗’转变为更加突出‘健康干预’,促进健康老龄化。”在第二届中国医院运营管理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付强说。

  化有碍为有爱

  满足多元需求

  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矛盾日益凸显,医疗服务亟待适老化改造。在这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多措并举改革。上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制定关于医院病房改造提升的指导性文件,推进医院病房适老化、便利化改造。

  早之前,为方便老年人看病,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等,出台多项具体举措。

  “我们之前设导医台,发现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现在推出流动导医,在每个楼层协助老年患者,自助机旁也有专人指导。没有陪诊的老年患者,有免费陪诊志愿服务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服务管理部主任单信芝介绍,为方便老年患者,该院开通了24小时“敬老专线”和“老人住院家属代办自助入院”,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忙”难题。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改善就医体验上屡屡“上新”,不仅最早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其围绕构建适老化就医环境,也是屡屡惠民。医院不仅设置“老年人爱心服务处”,且设有专门的老年患者挂号、缴费、采血、取药、住院等服务窗口。同时,医院对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门诊就医免挂号费及诊察费。“每个楼层都有移动服务点,老年人到门诊后,服务岗人员上前主动接待,有家人陪诊,就只提供引导服务。若仅老年人自己,我们就贴一个‘爱心接力’帮扶标识,开展‘联动式爱心接力’陪诊服务。”任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