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承载了全国约1/4的人口数量。围绕看病就医“大民生”,中部多地近年加快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打通信息共享的“主动脉”“毛细血管”,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数据互联互通更智能
“真没想到,在老家做的检查,到省城也能调出来,既省时又省钱。”来自安徽涡阳的李先生说。今年58岁的他,前不久因为关节疼痛,到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门诊就诊,却忘记随身携带在老家拍的X光片。
当接诊医生准备为他开具X光片检查时,电脑上安徽影像云系统平台的AI诊疗助理弹出对话框提醒:“存在一例相关检查”。于是,医生直接通过调取李先生此前所拍影像,为他开具了治疗药物。
“让影像结果从‘单家可见’到‘全省互通互认’。”安徽省卫健委信息中心主任柴培钰说,该省近年不断推动全省范围内医学影像检查数据信息互通和跨院区共享调阅,目前已覆盖2385家医疗机构,占比达到99%。经患者许可,医生可调阅患者在省内其他医院的影像结果。患者也可通过手机端查询本人影像结果。接下来还将加快推动心电、检验、病理、超声等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
在河南,智慧医疗建设步伐也在加速。68岁的杨女士因胃部不适,前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当医生照例为她开具钡餐检查时,医院信息系统立即弹出提醒:患者有肠梗阻,请谨慎用钡餐。原来,杨女士患有肠梗阻,而钡餐会加重肠梗阻。
据介绍,这一信息系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可自动储存分析患者就医和诊疗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当患者的诊断、病历、检查结果等出现矛盾时,系统会自动提示医生,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一码通”“一卡通”促进就医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