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24-05-29 14:34浏览:
次
●我们可以不吃糖吗?答案是NO!肌体在缺糖的状态下,大脑中神经元的活动下降,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激惹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葡萄糖也是肌肉活动时的主要燃料,对维持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正常供能,增强耐力,提高工作效率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项五大洲18个国家的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百分比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U形关联:低碳水化合物摄入(70%)都比中等摄入量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当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百分比为50%~55%时,死亡率最低。
夏季到来,爱美、健身、养生大军进入控制饮食的时段。5月初,爱美的小郭出现大量脱发、记忆力减退、易怒等症状,她来到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她为了追求完美身材,戒断了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糖类,包括主食。
近年来流行一种说法:糖使人加速衰老、导致肥胖、影响胰岛素功能等。有的博主晒出戒糖100天的“自律”生活——变瘦了、皮肤好了、身上慢性炎症消失了。有的书商推出戒糖相关的书籍,详细介绍戒糖经验。但糖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吗?
我们可以不吃糖吗?NO!
当然不可以。糖类其实就是大家熟知的碳水化合物,是身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身体所需的一半以上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糖类(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麦芽糖、乳糖、蔗糖,糖醇如麦芽糖醇、木糖醇等)、寡糖(如低聚果糖、海藻糖等)还有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葡萄糖是神经系统和心肌的主要能源。大脑虽然重量只占全身的2%,但是要消耗全身20%的能量。肌体在缺糖的状态下,大脑中神经元的活动下降,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更会出现昏迷、休克和死亡。葡萄糖也是肌肉活动时的主要燃料,对维持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正常供能、增强耐力、提高工作效率都有重要的意义。当糖尿病患者糖类供给不足时,身体所需的能量多由脂肪供给,而脂肪氧化不全时会产生酮体,堆积过多会引起酮症酸中毒。
在2019年五大洲18个国家的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百分比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U形关联:低碳水化合物摄入(70%)都比中等摄入量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当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百分比为50%~55%时,死亡率最低。
哪种糖是人体必需的?
首先是主食,应以谷类、薯类为主。谷类食物不仅富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其蛋白质含量多为 8%~12%,因其摄入量较多,所以谷类也是植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食物多样、合理搭配的膳食原则,成年人每天摄入谷类200~3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与精制米面相比,全谷物和杂豆类可提供更多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对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在烹调主食时,大米可与糙米、杂粮(燕麦、小米等)以及杂豆(红小豆、绿豆等)搭配,做成二米饭、绿豆饭、红豆饭、八宝粥等,粗细搭配、增加食物品种。
其次,可以选择含多糖的食物,由于其化学结构复杂,人体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分解和吸收,因此它们提供的能量释放较为平稳。如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是可以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食欲,防止摄入过多的能量。同时,纤维素在肠道中可以帮助肠道蠕动,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预防便秘的发生。另外,多糖类物质如银耳多糖、枸杞多糖、菌菇多糖等有抗氧化、调节机体免疫等功效。
再次,寡糖中的低聚糖也是不错的选择,它是由2~10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其甜度和能量低,既不像单糖那样会被迅速吸收导致血糖升高,又不像一些多糖那样完全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利用,而是直接进入大肠,被肠道菌群分解,产生有益健康的物质,如短链脂肪酸。同时还可以刺激有益菌群生长,改善肠道环境。
此类食物包括香蕉、桃、洋葱、豆类等,被认为是糖友可以放心吃的“好糖”。但此类食物摄入过量可能会导致腹泻、腹胀等不适,应注意适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每天的低聚糖的摄入量应为20~40g;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摄入量稍高,推荐为25~45g;儿童每天的推荐摄入量为10~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