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资讯 > 文章内容

产医融合双向奔赴 上海打通医疗产业创新链

作者:中国新闻网发布时间:2024-05-27 14:59浏览:

生物医药是上海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其正推动产医融合,打通产业创新链条。
 
  近日,记者随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来到上海械谷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园(下称“上海械谷”)和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了解医学如何与现代工程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高端医疗装备是以影像诊断装备、治疗装备等为代表,具有高科技含量与高附加值的医疗装备,横跨“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医疗健康”三大交叉领域,具有极强的产业带动性。
 
  过去,中国高端医疗器械绝大部分依靠进口,跨国公司在核心技术领域占据垄断地位。以现代抗肿瘤治疗手段中的放射治疗为例,质子治疗是这一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之一,能够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打击。但我国的质子治疗装置依赖进口,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费用高,既造成了治疗资源稀缺,也导致治疗费用高昂。
 
  在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记者见到了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历经数年的攻坚克难,瑞金医院协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艾普强公司,实现了国产质子治疗设备“零的突破”。
 
  去年11月,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开始正式运营。据介绍,目前瑞金医院收治的质子治疗病例涵盖了20多个不同的肿瘤种类和各类治疗场景,患者治疗进展顺利,显示了良好的近期疗效,国产质子治疗装置已从“跟跑”到“并跑”发展。
 
  未来,质子装置的国产化,更有望大幅降低设备成本和医疗成本,为众多恶性肿瘤患者提供可及性更高的先进治疗技术和设备。
 
  对于医疗产业来说,实现设备从“0”到“1”的突破仅是开端,更重要的是“1”到“100”的产业化进程。特别是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的特点,这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