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地方标准的《医疗机构安宁疗护服务规范》正在公开征求意见。该规范从安宁疗护的基本要求、门诊服务、住院服务、服务评价与改进等几方面入手,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帮助临终患者提高生命质量。《新闻1+1》连线北京老年医院院长、中国老年医学会医疗机构管理分会副会长禹震,共同关注:安宁疗护,有需求如何更规范?
如何看待4条住院标准的设置?
北京老年医院院长、中国老年医学会医疗机构管理分会副会长 禹震:这件事我想应该这么理解,所有的住院病人,都需要有一个住院标准,无论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什么样的高血压,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够住院,安宁疗护也是这样,要有一个相应的标准。通常来讲,我们现在“安宁疗护”和“长期照护”的界限,并不是特别清晰。比如说最终阶段3到6个月,我们如何去判断?如何去界定?总有一个依据和标准,所以我们制定了这个标准供大家参考,也使“安宁疗护”能够去更好地履行它的定位和职责。
标准制定的过程是怎样的?
北京老年医院院长、中国老年医学会医疗机构管理分会副会长 禹震:这个标准的制定有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从前期立项到审批再到后来的调研等环节,包括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去在实践中探索总结,而且这个标准的制定,也依据了国家和北京市的相关政策、指南和规范,在实践中也跟同行,像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的专家们去研讨,也参照了外省市的一些成功经验,从而汇集编写了这样一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规范安宁疗护,还需什么标准?
北京老年医院院长、中国老年医学会医疗机构管理分会副会长 禹震:涉及老年群体,老年健康服务的相关标准,国家卫健委、北京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很多,能有厚厚的一本。这些标准的出台,都是为了更好规范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安宁疗护方面也是一样的。现在,我们起草制定的这个标准,解决的是医疗机构内部安宁疗护服务的规范问题,这只是涉及照护内容的一部分,我们的居家看护,居家安宁疗护,在我们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文化背景下,也有很大的需求,我们也准备下一步适时推出和制定居家安宁疗护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