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资讯 > 文章内容

医院营养门诊看啥病、有啥用?

作者:来源:人民网-人民日发布时间:2024-05-24 14:53浏览:

今年5月12日至18日是第十届全民营养周,各地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向居民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医院的营养门诊也迎来就诊高峰。

  营养治疗是现代医学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营养门诊在患者的营养干预中起着关键作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加强临床营养科室建设”“增加多学科诊疗模式,组建营养支持团队,开展营养治疗”。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纷纷开设营养门诊,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医院营养门诊运行情况如何?患者能得到什么样的治疗?记者进行了探访。

  为患者量身定制营养方案

  “宝宝体重长得慢,要增加母乳或奶粉喂养量,保持能量密度。”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营养门诊室内,冯慧抱着3个月大的儿子,认真倾听医嘱。给宝宝测完体重,主治医生潘长鹭给这名年轻妈妈制定了宝宝喂养方案。“宝宝体重偏轻,我原来很焦虑,现在终于知道原因了,回去一定按医生的方案调整喂养方式。”冯慧说。

  在位于门诊大楼二层的一间营养门诊诊室内,体重测量仪、人体成分分析仪、代谢车、握力器、各类饮食模型有序摆放,墙上贴着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青少年平衡膳食图表。“这些仪器都是我们营养门诊的标配,患儿就诊的时候就能检测,非常便捷。摆放的饮食模型几乎可以乱真,方便医生给患儿讲解健康饮食知识。”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闫洁说。

  “检查结果显示,您血钙含量低,补钙的同时,平时多晒太阳,手脚可以外露,注意保护好脸部。”患者李英填写膳食调查表时,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刘玲英细心叮嘱。膳食调查表评估结果显示,李英吃得也不够科学,刘玲英又给她开了医学营养膳食医嘱,进行医学营养治疗。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李英今年61岁,患有多年的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代谢性疾病。“我的病是长期饮食不健康导致。我在其他科室就诊的时候,医生说我的生活方式不对,推荐我到营养门诊看看。”李英说,营养门诊让她知道了如何改善膳食,更好控制自己的病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比例呈增长趋势。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导致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营养相关代谢性疾病高发,亟须专业指导和治疗。也正因此,居民对营养门诊的需求也在增加。”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研究员韩军花分析。

  2022年6月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先后公布3批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单位名单,今年3月,再次更新了这一名单,名单上的医院数量越来越多,试点方向逐步细化。经过几年发展,全国医院临床营养门诊越来越受到患者认可,一些医院还开通了互联网营养门诊。

  “这两年,营养门诊的增长量在医院居于前列,客观反映了患者需求的增加。”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介绍,2020年,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开通了互联网门诊,科室所有医生都上线了。2023年,医院营养门诊总量达6.1万余人次,其中互联网门诊量为1.6万余人次。

  特色门诊满足患者多元需求

  于康至今清晰记得厌食症患者小芳来院就诊时的情景,“当时她已经19岁,身高1.67米体重只有34公斤,看起来瘦骨嶙峋。”

  小芳的厌食症更多是心理因素导致。一开始同学说她的脸胖,她就开始减肥。即使很饿,她也不吃饭,怕自己变胖。长时间如此,逐渐没有了食欲。凡是劝她吃饭的人,她都认为是想让她变胖的“坏人”,包括她的家人。因此,虽然是营养科医生,于康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患者对于‘肥胖’‘肥肉’这些词都很敏感。”于康说,医生们绕开这些词,从她的角度考虑她减重的原因和需求。随后给她科普肌肉与营养的关系。医生要让她知道,身体补充营养不是为了变肥,而是为了提高免疫力,提高肌肉力量,从而变得更成熟、更漂亮。

  一段时间治疗后,小芳逐渐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开始增加饮食。其间,她还出现了贪食的情况,甚至出现了暴饮暴食。对此,医生又及时对她进行心理疏导,调整饮食量。经过长时间治疗,小芳的体重增加到40多公斤,最后超过50公斤,身体各项机能都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