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光明日报 金振娅
发布时间:2024-03-28 14:50浏览:
次
3月27日,在国家卫健委“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主题系列发布会上,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创造性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是2024年卫生健康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米锋表示,当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举办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暨“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活动,就是把“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志愿服务总队送到基层,通过专家义诊、医学咨询、健康科普,深入医疗机构进行带教查房、业务讲座,把健康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典型要宣传好
更要发挥好作用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工作,目前推出了上千位“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以及各地的卫生健康先进典型。
“典型要宣传好,更要发挥好作用。”米锋指出,2018年以来,国家卫健委组织先进典型开展“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活动。据介绍,该活动开展以来,成立了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和心理健康教育分队。同时,四川、河南、新疆、宁夏、广东等地先后启动“万名医护走基层”“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边关万里行”“健康山海情”“健康岭南行”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还有多支分队正在筹备中。
国家卫健委组织的22场“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活动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周福德参加了13场。在他看来,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投入的不断增加,医院信息化建设、医疗设备投入等有了明显改善,这有助于基层医生提高诊疗水平。“在义诊中,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更多病人送去希望和帮助,更能从中感受到做医生的价值和意义。”
针对群众需求
有效调配专家资源
“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活动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一种典型方式。如何通过志愿服务提升当地民众的健康素养?米锋指出,要针对各地群众需求和地方疾病谱特点,有效调配专家资源,促进义诊学科分布更广、针对性更强。
“每次活动之后,专家都会跟当地医务工作者建立工作联系。比如专家在进村入户的时候,都会请签约村医一同前往,详细了解患者情况,让村医能够掌握更好的诊疗思路。”米锋介绍,现场义诊还会采取“1+1”模式,每位专家都会安排一位当地医生配合。
据介绍,“万名医护走基层”已成为四川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活动。四川省卫健委主任徐斌介绍,四川组建了“省总队、市(州)支队、志愿服务团队、志愿服务小分队”四级队伍。一年来,四川全省志愿服务活动场次近万场,直接惠及群众近200万人。
早在2014年,河南就启动了“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并于2021年升级为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专项行动。河南省卫健委副主任周勇表示,近年来,河南各级医务人员探索出了“省级带动、市县联动、大医引领、系统跟进”的经验。近5年来,全省开展健康巡讲10.4万场,培训乡村医生、基层干部274.5万人次,义诊群众114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