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4-02-08 14:29浏览:
次
新华网北京2月7日电(吴起龙)春节假期将至,面对春节期间难以抵挡的美食诱惑,如何通过合理运动来抵消高热量摄入?对于有节后减重需求的人群,又该如何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呢?近日,首都体育学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主任张岩教授接受新华网采访,就以上问题进行了专业详尽的解答。
推荐中低强度有氧 兼顾热量消耗与健康促进
张岩教授表示,春节期间面对美食诱惑,如果难以做到热量摄入控制,可选择能量消耗大、强度适中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方式来尽可能抵消高热量摄入,代谢掉脂肪。因为减肥的关键在于热量消耗超过热量摄入,并控制代谢方式,让热量消耗尽量来自于脂肪组织。
具体而言,高强度运动虽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消耗能量,但是无法持久,总体能量消耗不一定高,并且其代谢方式是更多地调动糖原而非脂肪,燃脂效果并不理想,还可能导致肌肉组织降解和其它运动损伤,因此并不适宜作为春节期间普通群众的首选减脂手段。相比之下,中低强度或中等强度的有氧长时间运动,如慢跑、自行车骑行、游泳以及适合在家进行的体操等,更加符合科学减脂的原则。对于体重过重的人来说,经过科学设计的体操动作,因其对关节负担较轻,简单方便成本低,是优先推荐的运动形式。
“运动的作用远不止于热量消耗,其对健康的整体促进作用也不容忽视。”张岩教授说,通过运动还可提升心肺机能、改善人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提高抗病能力,甚至对很多慢性疾病有治疗和康复的效果。只注重饮食控制而忽略运动的人群,尽管体重降低,却可能存在隐形肥胖问题,通常表现为肌肉含量低、身体虚弱等。
他介绍说,在运动方式的选择方面,学术界也存在多种观点,目前主流的看法倾向于推荐中等强度、有氧及长时间的运动方式。尽管有些研究指出高强度间歇训练具有较好的减脂效果,甚至能达到有氧运动的水平,但由于这类运动对初学者难度较大,且可能带来较高的运动风险,普通大众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不易掌握。因此,在为公众提供运动建议时,更倾向于推荐易于实施且风险较低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对于假期作息不规律,特别是熬夜后是否适宜锻炼的问题,张岩教授表示,熬夜后身体通常处于疲惫状态,这种情况下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建议选择低强度的活动,如散步、慢走等。
“对于普通大众来讲,在缺乏专业指导和专业装备的情况下,运动时的自我感知尤为重要。”他提醒说,在进行任何运动时,大众都应当注重自身主观感受,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包括出现运动心率过快等状况,应及时降低运动强度或停止运动,以保障个人健康安全。
倡导体医融合 节后减重应以科学运动为核心
张岩教授指出,对于节后有减重需求的人群,首先应当做好饮食控制;其次要积极运动起来,让自己喜欢运动,让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最后,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和方案。
他建议选择自己喜欢且能够坚持的运动方式,无需过分追求高效性,重要的是养成运动习惯。春节期间可以与亲朋好友共享运动时光,通过共同参与让更多不常运动的人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益处。
对于具体的减重方案,张岩教授提出一种结合了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及核心训练的综合性锻炼计划。推荐每周进行三次有氧运动以消耗热量、减轻体重,同时进行三次力量训练,包括两次抗阻训练和一次核心训练,旨在增强肌肉力量,尤其是躯干部位的核心肌群,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提升体质健康水平,还能降低运动风险,确保动作标准并有效预防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