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资讯 > 文章内容

光驱都快淘汰了还得刻光盘,医院CT电子共享为何这么难?

作者:来源:北京日报发布时间:2024-01-30 14:57浏览:

“数字时代了,电脑上都没光驱了,还得刻光盘?”不少患者在北京都遭遇过跨医院就诊的麻烦:在这家医院拍了CT,想拷贝一份电子医学影像去另一家医院问诊,只能刻录光盘,而读取光盘将影像清晰展示给医生看又是个大难题。

  记者调查发现,本市22家市属医院中,只有1家能提供电子医学影像U盘拷贝服务,而方便患者和医生在手机上查看的“云影像”功能,在本市医院还未得到大范围推广。

  仅1家市属医院可U盘拷贝影像

  在医院拍摄CT、核磁后,患者可以打印胶片和报告,但如果要到其他医院就诊或者日后定期复查,单有胶片往往不够。比如肺结节,在CT胶片上只是一个点;医生查看电子影像,则可以在电脑上放大,观察内部结构,更有助于判断病情。

  近日,市民林女士在同仁医院拍CT检查后发现自己肺部有结节,为了便于之后对比结节大小变化情况,她想拷贝一份电子影像,却被告知只能刻录光盘,医院也没有“云影像”系统可供患者查询。

  “拍CT是有辐射的,不想在短期内反复拍。”去年12月,市民陈先生带着U盘到刚刚为其拍摄CT的朝阳医院拷贝电子版,也被告知只能刻录光盘。尽管朝阳医院上线了“云影像”,但他登录查询时,系统却显示他最近一次就诊记录是在三年前。

  无奈之下,他花30元刻了光盘,但后续的麻烦事也来了。陈先生为借一台带光驱的笔记本电脑四处求助。近些年,笔记本电脑几乎已经不配光驱,一些“老古董”电脑虽有光驱,但系统多年未升级,电子医学影像的读取软件都打不开。

  最终,陈先生借到了外置光驱设备,辛苦地背着电脑和光驱到另一家医院就诊。他忍不住抱怨:“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医院都可以手机查CT影像了,北京的医院数字化咋这么慢?”

  记者咨询本市22家市属医院发现,目前仅天坛医院允许患者使用U盘拷贝电子医学影像,大部分医院只能刻录光盘,并收取数十元的刻录费用。

  北京市属医院之外的大型综合医院情况如何?记者了解到,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可提供刻盘服务,但是不提供U盘拷贝服务;个别医院不提供任何电子影像拷贝服务,只提供胶片和纸质报告。

  信息安全和患者便利能否兼顾

  为什么医院提供电子影像还只能刻光盘?多家医院工作人员都给出了类似的回答:U盘拷贝会增加医院内部系统电脑中病毒的风险。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首先要确保医院网络运行和患者个人隐私安全,多采用较为独立封闭的局域网,通常不允许外部U盘拷贝文件。”生物医学工程专家沙宪政分析。

  有没有办法为医院内部系统设置一道“防火墙”?在天坛医院,患者填写医疗影像数据拷贝申请表并交费后,便可以拿着存储量32G以上的U盘到信息中心拷贝。该医院工作人员介绍,患者对U盘拷贝服务的需求很大,信息中心专门配备了信息技术工程师维护系统安全。

  一家网络安全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为了保护内部系统安全,可以提高防护等级,防止系统在U盘拷贝时中毒,这样就能兼顾信息安全和患者就医便利。不过这需要投入较高的管理成本,因此医院的积极性并不高。

  医学影像上“云”仍存障碍

  患者如何通过更便捷、更安全的渠道拿到自己的电子医学影像?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医院在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上线“云影像”功能,患者只需要扫码或登录相关平台便能看到自己的CT、核磁等医学影像。

  “当前的技术条件已经能支持‘云影像’平台查看原始影像,甚至可以在手机上放大、测量,与在电脑上查看没有太大差别。”为国内多家医院研发“云影像”系统的某科技公司技术专家解释,在5G或者Wi-Fi网络下,像CT、核磁这样的电子医学影像都可以顺畅读取,同时系统也具备患者远程下载医学影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