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资讯 > 文章内容

规范“处方外配”行为,切断“双通道”隐蔽利益链

作者:医药经济报发布时间:2024-01-19 16:18浏览:

“处方外流”是医药领域的热门话题。
 
  近年来,院内处方走向院外终端市场的趋势不可逆转。同时,医保合规、合理用药愈发得到市场和监管重视,处方外流的合理性也得到了监管部门密切关注。
 
  近日,四川省卫健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院外调配处方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要求,除原研药品和医保“双通道”药品外,本医疗机构已配备的药品种类和品规不应开具外配处方。
 
  事实上,通过“双通道”外配处方,医疗机构能够将处方药的管理交给药品销售机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身的成本负担。然而,这种方式也可能引发“利益捆绑”,如一些医院或医生可能会与“双通道”药店合作,将处方药销售分成,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双通道”机制可以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整体对院外零售市场是一个利好。当前,新政策的出发点旨在规范医务人员外配处方行为,切断处方外流中的隐蔽利益链,监管重点是外流处方的合理性。
 
  01“外配”警惕利益链条
 
  《通知》指出,院外调配处方,简称“外配处方”,是指在住院、门诊或急诊诊疗中因诊疗需要使用本医疗机构未配备的药品或因就诊患者主动要求,由医师开具,经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审核,患者自行到院外购买的药品处方。外配处方作为患者治疗方案的补充,旨在满足患者个性化合理用药需求,但其管理使用不善可能导致用药风险和行风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医药分业”深入推进,处方外流让“双通道”药店更好地承接了院内外溢的客流。2021年国家医保局推出“双通道”政策,进一步促进处方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