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4-01-16 14:30浏览:
次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针对“鼻吸能量棒”发布消费提示,其中指出,“鼻吸能量棒”的外观设计和使用方式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新颖独特,易于流行,然而其背后存在隐患。有专家指出随意将“鼻吸能量棒”插进鼻孔里的行为不仅可能带入细菌,而且会破坏鼻黏膜,轻则引起鼻炎,重则造成鼻腔溃疡、出血等。
居住在四川的路女士,最近总会在儿子的文具盒里发现一个名为“鼻吸能量棒”的东西。
“鼻吸能量棒”外形像一个打火机,内含有两根棒状的塑料管,号称通过吸入管中樟脑、薄荷等清凉的气味来刺激鼻腔和大脑,可以快速提神醒脑,缓解疲劳和困倦,还推出了薄荷、西瓜、柠檬等不同口味。
一开始,路女士并没有太在意:“看外表就感觉是文具店卖的小文具,小孩子玩一玩也很正常。”可就在尝试了一次之后,路女士不禁担心起来:这刺鼻的味道,大人都觉得呛,给孩子用真的安全吗?
“鼻吸”行为可能降低对毒品的防范心理
这个外形小巧、色彩缤纷的盒子已经在中小学生之间引起了一阵潮流,在部分地区有小学生甚至带着“鼻吸能量棒”来到超市,要求老板进货,称这种东西“倍儿上瘾”。
然而其背后风险和危害不容忽视。中国消费者协会曾针对“鼻吸能量棒”发布消费提示,其中指出,“鼻吸能量棒”的外观设计和使用方式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新颖独特,易于流行,然而其背后存在隐患。有专家指出随意将“鼻吸能量棒”插进鼻孔里的行为不仅可能带入细菌,而且会破坏鼻黏膜,轻则引起鼻炎,重则造成鼻腔溃疡、出血等。
此外,也有媒体报道称,由于未成年人鼻腔黏膜较薄,在多次使用“鼻吸能量棒”过程中可能引起擦伤或产生出血,严重时甚至触发大的血管破裂。同时,长期使用“鼻吸能量棒”也存在感染风险,可能导致鼻腔黏膜的肿胀,引起鼻窦炎。
“鼻吸能量棒”的成分也值得警惕。记者在网上随机购买了几款国内外品牌的“鼻吸能量棒”,产品信息显示,多款商品含有薄荷脑、樟脑、桉油、冰片等成分,根据其味道不同,还会添加如玫瑰精油、柠檬精油等物质。为了吸引消费者,部分商品还加入了多种烈酒成分。
广州市禁毒办副主任、市公安局二级高级警长张胜春曾对外介绍,“鼻吸能量棒”成分以樟脑、薄荷脑为主。但是经专家检测发现,部分产品中含有烷烃,烷烃是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如果长期大量使用,对部分人来说具有成瘾风险。此外樟脑长期大量使用,对神经系统和肝脏有损伤。薄荷脑中含有一种叫“萘”的低毒性物质,也不可长期大量使用。
“‘鼻吸能量棒’标注的产品主要用途是用于困倦,而清凉油、风油精等非处方药可以起到类似效果,并且可以在药店买到,相对来说更有保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教导员杨静指出,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里进行正常售卖,但“鼻吸能量棒”主要销售渠道不在药店,部分产品存在成瘾物质,甚至成分不明,值得警惕。
此外,“鼻吸”这一动作的危害超乎想象,对于人格三观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该行为可能降低对毒品的防范心理,更容易落入涉毒陷阱。“把能量棒插入到人鼻孔里,尤其是双鼻孔来进行吸入的方式,对于我们禁毒部门来说是很敏感的。比如我们禁毒部门打击的氯胺酮(K粉),以及盐酸替来他明这种毒品替代品,都是通过鼻吸的形式来吸食的。”杨静表示,如果学生之间跟风模仿,可能使他们认同这种行为的合理性,破坏防范毒品的意识。
杨静介绍,几年前市场上还流行过另一款名为“鼻吸奶味棒”的产品,将奶粉放在桌面或是一张纸上,通过产品自带的吸管进行吸食。“里面装的只是普通的奶粉,但是在学生群体里影响不好,许多学生认为这样很帅,吸完之后摇头晃脑大幅度摆动身体,模仿吸毒后的精神亢奋行为,极易降低青少年群体对于吸毒行为的识别防范心理。”
加强校园周边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