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12-27 08:58浏览:
次
早在1995年,我国已有5条直通Internet的线路。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Internet最活跃的一部分,数百个图书馆和1000多个城市加入到这个国际性的网络之中。2002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这是中国入世后最新发布的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全面统计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至2001年12月31日止,我国上网的计算机有1254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40.6%;我国网民达337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49.8%;我国国际线路总容量为7597.5M,比去年同期增长1.7倍。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检索已成为科技查新最主要的手段。
1 科技查新工作概述
1993年3月,国家科委在《国家科委关于科技查新咨询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中指出:“查新工作是指通过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等手段,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等方法,为评价科研立题、成果、专利、发明等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提供文献依据的一种信息咨询服务形式”。
据调查,一个科研人员在一项科研项目中要花50.9%的时间去查阅文献,进行实验研究仅占32.1%,进行思考和计划占7.7%,从事编写报告占9.3%。我国公民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低。据报道,中国的知识创新能力占世界总量的1.6%,技术创新能力占世界总量0.2%;我国重复国外研究项目约占40%。
查新工作已遍及全国广大地区,近二十年,在全国初步建立了国内联机检索系统,并与国际上14个大的联机信息检索系统实现了远程联机检索。可检索全世界6000多个数据库,几亿条信息。至2001年4月30日,我国网站数为238249个,在线数据库总数为45598个;全国收藏的国内外科技期刊2万多种,科技图书1500多万种,科技报告430多万件,专利文献220多万件以及大量的会议文献和产品样本等。
科技查新不同于一般的课题检索,用户不只是寻找某方面的资料或信息,而是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检索,并找到相关文献加以对比分析,以证明其在某一领域的新颖性。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查新文献支持系统。在信息资源建设中,期刊论文数据库较为完善,不仅可以找到二次文献,还能查阅原文;而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成果等,由于未公开发表或未被数据库收录,因此不能在一般的检索工具中查到,即使通过二次文献,也难以找到原文。
对于国际查新课题,由于外文数据库的联机检索费用较高,所以查新只选用EI、INSPEC、NTIS、PASCAL等常用的较大的数据库,还有许多相关的数据库因经济原因而不敢问津。同时,图书馆外文期刊的订阅量越来越少,出现了联机检索查到文摘却无法在图书馆中找到原文的现象。文献资源的不足,使查新报告缺乏足够的证据和力度。
传统的科技查新,主要根据用户提供的查询条件,从手工检索系统和相应的文档数据库中查检出相关的知识或信息,进而求证科研成果的新颖性、创造性与实用性。新形势下,这已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了。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科技查新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查新领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服务空间。从发展趋势看,它将逐渐影响或改变科技查新的观念和工作方式。
在网络条件下,以手工检索为主的历史已经过去,以计算机检索为主的时代已经到来。
2 大力开发网络资源
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约80万种,其中有引进价值的约有20万种,而我国每年引进的不到10万种;全世界每年出版的期刊约16万种,其中可引进的为约5万种,我国也仅引进了3万种。从而造成了在文献和书目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文献源,有50%左右不能在国内找到原始文献的情况。
Internet是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全球计算机“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构成了人类最大的信息系统,为人们“广、快、精、准”地获得信息提供了技术保障和资源保障。通过这个系统,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的交流。
据统计,截至1999年1月14日,上网的国外电子期刊达6957种。在1997年,有3000多种数据库通过Internet直接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数据库生产者对开发的产品直接进行联机检索,充分发挥网上资源的优势,为科技查新注入了新的资源。
国内查新大多是通过国际和国内联机或者利用光盘对专门的数据库进行检索,基于二次文献。辅之以手工检索,因此产生了专门数据库与查新要求的“时差”问题。而网络资源则不同,在Internet上能得到最新的资料和最新的科研动态,更好地弥补专门数据库的“时差”问题,满足查新工作的要求。
Internet网络资源具有信息的时效性、内容的广泛性、访问的快速性、搜索的网络性和资源的动态性等特点,科研人员往往在研究成果正式发表之前的几个月就将它放到网上;一些杂志如《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还发行免费的电子版,其文章可比正式印刷出版的杂志提早约两个月与读者见面。还有,在科研领域广泛应用的通信讨论组以及网络新闻,也含有大量的零次文献和零次情报,能够为科技查新提供有价值的资料线索。
通过Internet,我们还可以免费获取每周一次的美国最新专利公告。Internet提供了快速的工具,只要资源存在,任何用户都能够访问,可以通过万维网(www)进行套录,或者以文件传输(ftp)和电子函件(Email)的方式进行传递。
Internet还有许多专门的数据库和虚拟图书馆,汇集了多种学科的资源,并提供了其访问的方式。
Internet网络资源的时效性强、内容丰富、检索费用低、方便快捷,提高了文献的保障率,有利于科技查新全面而具体的检索,是科技查新强有力的补充手段。
值得指出的是,Internet的网络资源是按类别和相关性来组织的,检索方式是一种网状的相关性搜索模式,搜索结果大多并不直接指向文献,而是指向某个相关的Web页。如此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便利的网状相关性搜索模式填补了专门数据库的不足,提高了查全率。
3 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
Internet的数据库难以胜数,有科技数据库,也有专利、产品信息、时事评论、社会科学等专题数据库以及各大图书馆、信息中心提供的电子信息和机读目录,许多数据库还提供免费的检索服务,为科技查新提供了坚实的文献资源保障基础。
数据库生产者为了吸引用户,降低使用成本,将自己的数据库置于Internet上,成为网络商用数据库。网络商用数据库是在Internet上的商用数据库,检索这些数据库只需通过本地的ISP接入Internet就可以了。这些数据库使用方便,不论通过哪个ISP接入Internet,都可通过IE或其它浏览器在授权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库的检索。据统计,世界上公开出版发行的文献中,90%都可以通过几种主要的国际联机数据库系统查得。
目前,主要的国际联机数据库系统有Dialog、OCLC、STN等等。
Dialog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它拥有600多个专题数据库,内容涉及科技、医学、社会科学、商业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检索软件成熟,检索效率高,它已成为国际联机检索进行科技查新的首选工具,据统计,98%的科技查新课题都使用Dialog系统。
STN系统全称是国际科学技术信息网络(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Network),由美国化学文摘社(CAS)、德国卡乐斯鲁厄专业情报中心(Fiz Karl sruhe)和日本科技情报中心(JICST)三家机构于1985年共同开发创建,主机通过海底电缆相联接,用户只要与其中一个服务中心的主机连接,就可实现对三台主机的同时访问。STN系统目前拥有200多个数据库,涉及的专业主要有化学、化工、生物、医学、数学、物理、能源、冶金、建筑、农业及专利等等。STN系统是一个图形检索系统,具备化学物质及分子结构式的检索功能,由于其中的化学文摘数据库(CA)含有文摘字段,比Dialog系统的399文档(CA文档)更全面,对于查全率要求较高的课题,使用STN系统的CA数据库更合适。
OCLC数据库系统。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re)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及信息中心网络,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成员组织,它向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四千多所图书馆和信息中心提供各种服务,旨在促进各成员馆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OCLC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书目数据库,能提供3700多万个不重复的文献记录和馆藏地点,涉及到所有的主题和出版类型。通过Internet与OCLC系统进行联机检索,可以方便地利用其中的First search服务,检索该系统13个主题中的近70个数据库。由于OCLC的非营利性,其检索费用比Dialog系统低。
与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的研究应用相比较,国内联机系统的研究起步并不算晚。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了国内联机检索的引进和开发研究,在九十年代加强了光盘数据库和网络的研究,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国内常用的商业数据库有万方数据公司的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水利期刊文献库、中国有色金属文献库、中国化工文摘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库(CSTAD)、金属材料文献数据库、中国企业公司产品数据库(CECDB)等几十个数据库以及北京文献处的世界专利索引等数据库、清华大学的中国期刊网等等;基于Internet平台的其它国内联机检索系统有:中国机械信息网(http://www.machineinfo.gov.cn)、化工信息中心联机服务系统(http://www.cheminfo.gov.cn)、国家知识产权局联机服务系统(http://www.patent.com.cn)、农科院联机检索系统(http://www.caas.net.cn)、北图光盘数据库网(http://www.nlc.gov.cn.)、中国技术监督情报所联机服务系统(http://www.cssn.net.cn)等等。
4 合理使用搜索引擎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不仅商用数据库上网运行,同时还有一些时效性强、内容广泛的信息在网上传播。而且,网站上的企业信息及产品信息,其时效性远远高于一些网络商用数据库中的“企业产品数据库”。因此,在Internet上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是网络商用数据库必不可少的补充。在检索商用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Internet搜索引擎进行查新,可以更好地弥补网络商用数据库的时差问题,是查新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Internet网上的检索工具很多,适应范围也各不相同,根据查新课题的属性,大体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适用于Telent的Hytelent;用于查找Ftp信息的Archive;用于Gopher的Veronica;用于www(万维网)的检索工具。
目前,最常用的还是www检索工具,Internet上已有数百个www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在投入运行,是Internet知识发现的主要工具。主要的www搜索引擎有:Yahoo (http://www.yahoo.com)、AltaVista (http://www.altavista.digital.com)、Lycos (http://lycos.cs.cmu..edu)、Open Text (http://www.opentext.com)、Infoseek (http:// www.infoseek.com/query)、Web Crawler (http://webcrawler.com)、Deja News (http://www.dejanews.com)、Baidu (http://www1.baidu.com)等等。它们实际上是免费的全文检索工具,其拥有庞大的索引数据库,蕴涵着全世界几千万个Web页。其中Lycos自称是Internet上最大的索引目录,覆盖了全部Web的90%以上;Baidu也被认为是全球最优秀的中文信息检索与传递技术供应商,中国所有具备搜索功能的网站中,由百度提供搜索引擎技术支持的超过80%。
其实,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搜索引擎能够覆盖整个Internet的信息资源。据美国Internet搜索公司──赛维伦斯的最新研究表明,Internet向公众开放的网页已经达到21亿页,并以每天730万页的速度增长。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FAST仅包含了3亿个网页,Altavista只包含了2.5亿个网页。由此可见,只使用一种检索工具是很难保障有较高查全率的。而且,便用搜索工具,最大的问题是无关信息太多,与光盘或联机专门数据库不同,它除了检索表达式本身带来的无用文献外,还充斥着商业和娱乐、公告等非文献信息。
5 有效发掘免费资源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越来越不容忽视。一些官方推出的免费数据库站点具有更新快、检索方便、内容丰富、节省费用等优点,可以作为科技查新过程文献资源的有益补充。目前,Internet的国内外各种数据库和文献信息都可以免费下载。如中国专利信息(http://www.patent.Com.cn),可从多种检索途径查询,能够检索到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各种专利信息,并下载保存。
Dialog Web国际联机免费试检站点(http://www.Dialog.web.com),该站点为Dialog公司免费提供,任意一台能够联接国外的终端都可以操作。采用该站点预扫后可以在节省费用的基础上,真正达到在Dialog众多数据库中大面积扫描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国外文献查新检索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IBM Patent Server (http://www.patents.ibm.com/ibm.html),该站点收录了美国专利商标局 (USPTO)从1971年至今公布的所有专利文件,有专利200多万份。可以看到文摘,绝大多数专利还可以在网上看到专利说明书的全文扫描图像(Full-text Image)。在科技查新中,.如果涉及较多美国专利,可以用该免费站点代替昂贵的Dialog国际联机检索;在Dialog联机时只索取专利号,再通过该站点的专利号检索途径方便地得到专利的详细内容,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检索费用;仅仅看专利文摘还不能满足查新要求时,可以在该站点免费得到美国专利的全文。由于美国专利在国外专利检索中出现的几率最大,因此该站点也就愈显重要。
Networked Computer Science Technical Reports (NCSTRL)
(http://www.ncstrl.org)搜集了世界上许多大学及研究实验室有关计算机学科的科技报告,允许浏览或检索,许多报告可以看到全文。
ASCE Civil Engineering Database(http://www.pubs.asce.org/cedbsrch.html)可以检索美国土木工程协会1975年至今的全部出版物,包含文摘。
Medline以及其它几个相关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 Med)提供了著名的生物医学数据和文献记录,包含文摘。可以按关键词和刊名进行检索。
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 (http://www.beic.gov.cn/patent)该数据库收录了中国专利局1985年以来公布的所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总数近60万件,内容有题录、文摘、权利要求等。
中国期刊网(http://www.Chinajournal.net.cn)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http://www.cnki.net)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期刊网自1999年6月18日正式开通以来,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及强大的检索功能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使用,但由于我国Internet建设和互联网带宽的实际情况,网上检索速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于是CNKI在全国建立了50多个开放式和200多个封闭式的镜像站,2001年又建成了全国10大交换中心。
中国期刊网具有丰富的知识容量,收录了1994年至今全国6600多种核心与专业特色的中英文期刊,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全文数据库。按照学科专业,所有文献分9大系列126个专题,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中国期刊网还具有数据更新快捷,检索方便灵活,输出格式多样等特点,是科技查新的重要工具。
需要指出的是,网上免费站点由于在数据的可靠性、检索功能的完备性、更新的及时性等方面的局限,在查新中只能起到补充作用,不能取代正式的数据库检索系统
6 结束语
网络环境为我国的科技查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应当在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检索为主要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大力提高网络环境下的科技查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