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2-27 07:24浏览:

(一)治疗
对严重创伤的院前急救。重点是保护呼吸道通畅,止住活动性的外出血,做好伤肢外固定和补充血容量,预防严重伤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对外出血以压迫包扎为主;内出血在急救现场则很难确诊。现场静脉穿刺往往很难成功,即使穿刺成功,在运送途中也容易脱出。因此,休克若不十分严重,能在30min内到达治疗单位时就不应在现场输液,以免耽误过多时间;如果需要输液,必须将肢体和输液针头固定牢固,以免途中脱出。
1.急救复苏原则及程序 复苏是指为了挽救病人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早年所指的复苏主要指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较为狭义的概念。而目前是将抢救危重病人的所有措施都称之为复苏。
(1)休克急救复苏原则:休克是造成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休克能否早期复苏,直接关系到休克伤员的预后。所以对严重创伤并发休克的急救复苏原则是:①尽早去除引起休克的原因;②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将前负荷调整至最佳水平;③纠正微循环障碍;④增进心脏功能:⑤恢复人体的正常代谢。
(2)休克复苏程序:
①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供氧:危重患者有呼吸困难者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PaCO2≥8.0kPa(60mmHg)时应做机械呼吸,必要时维持PaO2>9.3kPa(70mmHg),但不超过13.3kPa(100mmHg)。
②早期、快速、足量扩容:以预防严重创伤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
③迅速止血。
A.对开放出血伤口加压包扎止血。
B.有骨折的做好伤肢外固定,骨盆严重骨折出血者急诊行手法整复固定并尽早使用抗休克裤。
C.对活动性大出血或体内重要脏器破裂所致的大出血,如出血速度快,估 计不除去病因休克无法纠正时,则应在积极 抗休克的同时,紧急手术。
D.如果出血不严重,应在血容量基本补足,血压上升到10.7~12.0kPa(80~90mmHg)休克基本纠正后 进行手术。
2.早期液体复苏 创伤性休克,尤其有大出血者液体复苏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手段,但以何种液体复苏为佳,临床上颇多争论。原则要求液体的电解质浓度与正常血浆相似;渗透压及渗透量与全血相似;且能以最少的液量达到最大的扩容和最佳的带氧为原则。近20年来的文献认为,早期液体复苏晶体液优于胶体液,前者包括葡萄糖和电解质,后者包括血浆、血浆代用品和全血。
(1)早期液体复苏的原则和方法:早期、快速、足量扩容是抢救休克成功的关键。
①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这是抢救严重创伤性休克最主要的措施。至少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以便快速大量输液。
②输液速度及输液量:输液速度,原则上在第一个30min快速输平衡盐液1 000~1500ml,右旋糖酐70(中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用输液泵加快输液,如休克缓解,可减慢速度,否则可再快速注入1000ml平衡盐液。如血压仍不上升,而交叉配血又未完成时,为了挽救病员的生命,可先输O型全血400~600ml。
③输液的晶胶比例:在血源困难条件下,晶∶胶比例为4∶1,但应将血红蛋白维持在50~60g/L(5~6g/dl),红细胞比容保持在0.20~0.25。有条件时,晶胶之比为2∶1或1.5∶1,严重大出血时可以为1∶1的比例。休克恢复后血红蛋白可以保持在110~130g/L(11~13g/dl),红细胞比容为0.35~0.45,有利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恢复。
(2)复苏液体的选择:
①晶体液:常用的有平衡盐液、生理盐水及高渗氯化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