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3-01-18 09:41浏览:
次
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引流静脉的部位、大小,与供血动脉关系不大。临床上可以毫无症状,也可以出现致命的脑内出血。最多见的临床症状有:
1.突眼 约占50%。
2.颅内杂音 50%~70%的病人会出现,剧烈运动时杂音增强,压迫患侧颈总动脉杂音减轻或消失。
3.颅内出血 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
4.视力减退 约占27%,严重时病人在数小时内完全失明;较轻度的视力减退经治疗可能恢复,但完全失明的病人,即使瘘口闭塞,视力也无法挽救。
5.头痛 也较常见,可为海绵窦内压力增高导致颅内压增高,或扩张的动静脉刺激脑膜、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甚至是少量硬脑膜下腔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刺激等引起。
上述症状与直接型瘘相比大多较轻,病程也较缓慢。
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以中老年及妊娠妇女为主,常自发起病,病程一般较长,发展比较缓慢,可有头痛、突眼、颅内杂音、视力减退等症状,诊断一般不难。CT和MRI表现除突眼、脑水肿、脑出血等继发性病变外,还可显示增粗的眼静脉和皮质引流静脉。在MRI上发现紧邻硬脑膜的“流空”影,具有重要诊断意义。但CT和MRI检查阴性并不能排除本病。确诊还需依靠全脑血管造影。
需要与动静脉畸形相鉴别。年龄在40岁以下的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前有癫痫史或轻偏瘫、失语、头痛史,而无明显颅内压增高者,应高度怀疑动静脉畸形,但明确的鉴别有赖于脑血管造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