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1-06-01 10:07浏览:
次
临床中碰到心率慢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窦缓、窦停可以慢,各种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可以慢,房颤伴有长间歇也可以慢。异丙肾上腺素是常用的提高心率的药物,本着对症处理的原则,可能很多人看到心率慢,就会用上异丙肾,以期待纠正那碍眼的“慢心率”。可你是否知道,有时用了异丙肾,会适得其反,非但不能提高心率,反而会使得心率进一步降低!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可以简单归纳为“3正”:(1)正性肌力:增强心肌收缩力;(2)正性变时:提高窦房结和交界区的自律性;(3)正性传导:增强房室结的传导。
所以对心率慢的患者应用异丙肾上腺素,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患者存在心率慢,有应用异丙肾上腺素的指征,但却存在异丙肾上腺素其他作用的禁忌证。典型的例子就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合并窦缓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如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室率,或由于其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加重心肌缺血——心率虽慢,异丙肾上腺素却用不得。
这一点已经比较深入人心,但是,除外了急性心肌缺血,心率慢时就都能用异丙肾上腺素了吗?
患者李某,56岁男性,既往体健,活动后黑曚3天。完善心电图,此时患者仍有黑曚症状发作。如不能第一时间进行临时起搏器治疗,是否会有人选择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呢?
患者李某就诊心电图,可见P波后QRS波突然消失,前后PR间期固定,符合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患者李某的心电图为窦性心律,P波后QRS波突然消失,前后PR间期固定,无PR间期逐渐延长的文氏现象,符合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另外其V1导联为QS型,V6导联q波消失伴顿挫,QRS波宽度>120ms,符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特点。本来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点几乎全部在希氏束及以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存在,更加支持这一推断。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位点示意图,多数位于希氏束及以下
此时如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能够提高P波的频率,能够改善房室结的传导,但并不能改善希氏束和左右束支的传导。更多的P波经由房室结下传至希氏束和束支,希氏束及束支在功能未改善的情况下,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只能使得传导比例更低,心率更慢。这就好比一线员工由于体力、能力等各方面的问题,已经忙的晕头转向,效率低下,此时老板非但没有给你们减负,反而增派更多的任务,提出“996”之类的过分要求,只能让你们愈发崩溃,效率更加低下,陷入恶性循环。不是扬起皮鞭,小马就能快跑的!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也一样,从房室结到希氏束到左右束支,各个水平完全阻滞后均可出现三度。如阻滞部位在房室结,此时逸搏心律为交界区心律,为窄QRS波,相对稳定,对异丙肾上腺素有反应,也就是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心室率。但是如阻滞部位在希氏束及以下,则逸搏心律为室性逸搏,为宽QRS波,也不够稳定,即使应用了异丙肾上腺素,其作用也延伸不到希氏束以远,不能有效提高心室率。
从房室结到希氏束到左右束支,完全阻滞后均可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窄QRS波逸搏,提示阻滞点在房室结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宽QRS波逸搏,提示阻滞点在希氏束以下
结语
遇到心率慢时,不要盲目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只有在判断其不存在心肌缺血,并且阻滞位点在房室结以上时,才能安全有效地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