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用药指南 > 文章内容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3-13 17:17浏览:

知识点1: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 变化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 增加 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中毒、急性大出血、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
减少 特殊感染(如伤寒、副伤寒、风疹、肝炎等)、血液病、过敏性休克、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 增加 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皮肤病与寄生虫病、血液病、抗生素、恶性肿瘤、猩红热
减少 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基多巴
嗜碱性粒细胞 增加 血液病、铅中毒、铋中毒、恶性肿瘤(转移癌)、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结肠炎等)
减少 荨麻疹、过敏性休克、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
淋巴细胞 增加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血液病、移植排斥反应
减少 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

  知识点2:总结两种转氨酶(ALT和AST)

  1.正常值参考范围均为<40U/L.

  2.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等,指标升高反映这些部位的损伤,尤其是肝胆疾病损伤。

  3.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ALT升高幅度大于AST;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上升的幅度高于ALT.

  4.使用肝毒性药物可使二者均升高: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他汀类调血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