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03-21 17:36浏览:
次
红细胞内的某些含巯基的酶有保护作用,使之免受伯氨喹氧化代谢物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的损害。但红细胞内缺乏G6PD的个体不能迅速补充NADPH,因此不能保护红细胞而发生溶血。另一方面,也不能将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三、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乙胺嘧啶
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是目前用于病因性预防的首选药。
【药理作用和临床作用】乙胺嘧啶对恶性疟和间日疟某些虫株的原发性红细胞外期有抑制作用,用作病因预防药,作用持久,服药一次,预防作用可维持一周以上。对红细胞内期的未成熟裂殖体也有抑制作用,对已成熟的裂殖体则无效。用于控制耐氯喹株恶性疟的症状发作,生效较慢,常需在用药后第二个无性增殖期才能显效。此药并不能直接杀灭配子体,但含药血液随配子体被按蚊吸入后,能阻止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孢子增殖,起控制传播的作用。
【作用机制和联合用药】疟原虫不能利用环境中的叶酸和四氢叶酸,必须自身合成叶酸并转变为四氢叶酸后,才能在合成核酸的过程中被利用。乙胺嘧啶对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有较大的亲和力,并能抑制其活性,从而阻止四氢叶酸的生成,阻碍核酸的合成。与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剂磺胺类或砜类合用,在叶酸代谢的两个环节上起双重抑制作用,可收协同作用之效,且可延缓耐药性的发生。因此,此药常与半衰期相近的周效磺胺或氨苯砜合用。但近年已发现耐氯喹恶性疟原虫对乙胺嘧啶–周效磺胺合剂有交叉耐药性。
【不良反应】治疗量时基本上不发生不良反应。此药略带甜味,易被儿童误服而中毒,表现恶心、呕吐、发热、发绀、惊厥,甚至死亡。成人长期大量服用时,可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受抑制而引起巨细胞性贫血。偶可引起皮疹。
磺胺类和砜类
磺胺类和砜类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抑制疟原虫二氢叶酸的合成。单用时效果较差,仅抑制红细胞内期,主要用于耐氯喹的恶性疟。对红细胞外期无效。与乙胺嘧啶或TMP等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合用,可增强疗效。常用制剂为周效磺胺和氯苯砜。
制剂及用法
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口服,治疗疟疾(3日疗法):第1日先服1.0g,8小时后再服0.5g;第2,3日各0.5g。预防:0.5g/次,1次/周。
硫酸奎宁(quinine sulfate)口服0.3~0.6g/次,3次/日,连续服5~7日。
二盐酸奎宁(quinine dihydrochloride)静脉滴注:0.25~0.5g/次,用葡萄糖液稀释成每ml含0.5~1.0mg后,静脉缓慢滴注。切忌静脉推注.
甲氟喹(mefloquine)口服,用于耐多药恶性疟治疗,成人1000~1500mg(盐基)一次;儿童25mg/kg,一次。用于耐多药恶性疟预防,250mg/周,连用4周,以后每周125mg。
青蒿素油混悬剂 肌内注射,间日疟及恶性疟总量为500~800mg,疗程2~3天。
磷酸伯氨喹(primaquine phosphate)口服,4日疗法:52.8mg(4片)/日.连服4日。8日疗法:39.6mg(3片)/日,连服8日。14日疗法:26.4mg(2片)/日,连服14日。以上剂量均以其盐基计算.
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病因性预防:口服,25mg/次,1次/周或50mg/次,1次/2周。
防疟片1号 每片含氨苯砜100mg,乙胺嘧啶20mg。每7日服1次,每次1片(首次连服2天,每天1片),可连续服用3个月。
防疟片2号 每片含周效磺胺250mg,乙胺嘧啶17.5mg。每10~15天服1次,每次2片(首次连服2天,每天2片)。连续服用不宜超过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