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6-24 09:04浏览:
次
■冬虫夏草:插竹签铁丝、泡明矾等以增重
目前最多的伪品是亚香棒虫草,外形、颜色与冬虫夏草相似,极易假冒。曾发现有全部为亚香棒虫草的,也有在真冬虫夏草中掺入10%至70%的。伪品的亚香棒虫草虫体表面粗糙,略呈疣状突起,环纹不清晰;虫体下部足可见,中部4对足突出不明显;子座从虫头部中央长出,不包住整个虫头;子座顶端圆形。
而劣品冬虫夏草主要是有杂质,包括未去净的泥沙、拼接断冬虫夏草用的竹签、草棒和发亮的胶水等,有的为增加重量在虫体内插入铁丝、保险丝或注入水银等,也有在子座基部包裹泥土,泥土中掺有铁粉、铅粉等金属细粉。掺金属粉的冬虫夏草放入水中浸泡,器皿底部会紧贴一层“泥沙”,用手抹才能去掉。现在还发现被硫酸镁、明矾等无机盐水浸泡过的冬虫夏草,以增加份量。此外,冬虫夏草的水分也不能过高,过高不但增加份量,还容易使冬虫夏草霉变。
■野山人参和林下山参:人为拼接、雕刻工艺参冒充野山参
野山人参在森山老林间自然生长,目前我国东北三省野山人参产量极少。林下山参是为保护野山人参资源而仿自然种植的人参。野山人参和林下山参需要长到一定年龄才可药用,一般需生长13年以上。
辨别野山人参或林下山参一般可从“芦”、“体”、“腿”、“须”四方面进行观察。 “芦”为植物的根茎部分,一般较长,上部有多数整齐的、不转向的芦碗,下部有光滑的圆芦。芦碗一般一年产生一个,因而可估计人参的年龄。芦头上常生有不定根,习称“艼”,呈细长形,老参的艼常为枣核状或蒜瓣状;“体”为植物的主根部分,最为粗大。体有各种形状,质量上乘的参体形大多为短横体。体的外皮应紧细平滑且有光泽,犹如锦缎;“腿”为植物的侧根部分,一般为两条,应呈上粗下细呈圆锥形,下部不臃肿肥大;“须”为植物的须根部分,一般长于体的数倍,清疏自然,毛毛须少。须上可见小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
而冒充野山人参和林下山参的大多是移山参。移山参是半栽培或栽培的人参,种植过程中被移栽过一次以上,营养充足,使得在短时间内生长较快,份量重。移栽后外形大多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芦碗转向、体部横纹不连续、体下部和腿下部臃肿肥大、须短和多等。市场尚有很多工艺参冒充野山人参,工艺参即人为拼接、雕刻而成的野山人参,主要用移山参或园参通过用刀刻横纹,用胶水接芦头、拼体、接腿、接须的方式来冒充。
■燕窝:伪燕窝有银耳、猪皮、琼脂、粉丝加工品
燕窝一般筑在悬崖峭壁上,数量有限,多见的有白燕、血燕,另外还有毛燕、燕角等,而燕窝的伪品常见有银耳加工品、猪皮加工品、琼脂加工品、粉丝加工品等。
银耳加工品呈半球形或碎块状,表面淡黄色,外面粗糙,呈颗粒性,无沿长径排列的波状纹理,内面无互相交织而成的半透明细丝状物,用水浸泡迅速膨胀,不形成糊状溶液;猪皮加工品呈半球形或碎块状,底部平坦、黄白色,整体由透明而不规则的颗粒或丝状物构成蜂窝状,用水浸泡后即松散,体积膨胀2至4倍,不能形成透明的糊溶液;琼脂加工品呈椭圆形或贝壳状,淡棕黄色,整体由透明而不规则的膜状物构成蜂窝状;粉丝加工品形如燕窝,背面和内面均有整齐、半透明、粗细均匀的丝状纹理构成,纹理粗细相同,不自然,腹面无不规则相交织而成的半透明细丝状物。
■灵芝:同科其它真菌都是灵芝伪品
中国药典规定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除了这两种灵芝外,其它同类的真菌均不能使用“灵芝”的法定名称,但可在灵芝名前面冠以特定名称,比如:平盖灵芝、南方灵芝等。
正品灵芝比如野生赤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或半圆形,边缘渐薄,常稍向内卷曲;上表面黄褐色至红褐色,边缘常色浅,有光泽,具多层环纹和辐射状皱纹;下表面淡棕色至红褐色,可见无数菌管细孔;断面上层菌肉白色至淡棕色,下层菌管暗褐色,纵向紧密排列。菌柄较细长,侧生,表面红褐色至紫褐色,有光泽。孢子呈褐色。野生紫芝与赤芝的区别在于菌盖皮壳与菌柄均呈紫黑色或黑色,有漆样光泽,菌盖断面上层菌肉锈褐色。
灵芝的伪品主要是同科的其它真菌,常见的有无柄或柄极短者、福建假芝菌(有柄者)、白边灵芝(菌盖具白边)、硬孔灵芝(菌盖凹凸不平,有显著放射状纹,中央下凹似漏斗状)、贵州灵芝(菌盖灰褐色,不平,无光泽,柄背生,较粗)、平盖灵芝(外形呈半圆形或扇形,无柄等)、无柄灵芝(菌盖半圆形或扇形,无柄或有极短而粗的柄)、薄树芝(菌盖肾形或扇形,较灵芝薄等)。
■西红花:染色玉米须纸浆加工品冒充西红花
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雌蕊的红色柱头,以前主要从国外进口,现在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地有栽培生产。由于西红花的药用部位为花雌蕊的柱头部分,因而产量极低,市场上价格不断攀高,混淆品、伪品经常出现。
西红花又称藏红花、番红花,正品外形呈线形,完整者有三个分枝,分枝上部宽而扁平,向下渐细,顶端边缘为不整齐的齿状,三分枝下端一般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水浸液呈黄色。
目前伪、劣品情况有西红花黄色花柱过长,用菊科红花冒充,用染色玉米须、染色莲须、纸浆加工品、掺油等冒充。由于菊科的红花因名称与西红花相近,极易被混淆,属常见混淆品。红花的特征是短细的管状花,花冠红黄色或红色,上端五裂,裂片呈狭条形,下端呈筒状,雄蕊五枚,花药聚合成筒状,水浸液呈金黄色;染色玉米须、染色莲须均被染成红色,外形细长而弯曲,上下粗细均匀,水浸液呈红色;纸浆加工品被染成红色,外形呈小段状,略弯曲,稍宽和稍厚,有的粗细均匀,有的上粗下细,水浸液呈红色,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分散;掺油的西红花外表有油润光泽。
■鹿茸:伪鹿茸用动物皮包裹、动物骨头冒充
鹿茸是梅花鹿或马鹿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是大众熟知的补阳药,但资源较匮乏。市场上的鹿茸片分 “血片”和 “粉片”两种, “血片”是用幼角前端未骨化部分切片加工,而 “粉片”是用幼角后端略骨化部分切片加工。血片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极薄片,外边一圈呈暗棕色,有毛基残留,切面淡红棕色,半透明,角质状;粉片直径较大,外边黄褐色,有毛基残留,切面外侧黄白色至红棕色,半透明,角质状,中央部分粉白色有蜂窝状小孔。
市场上曾有多种伪品出现,有的是用动物皮,比如:老鼠皮、羊皮、鹿皮等包裹鹿角粉、猪血粉、蛋清等物质伪制,有的用鹿角片冒充,或动物骨头片冒充。动物皮伪制的鹿茸药材一般呈鹿角状,但形体不自然,微弯曲,常有一个分枝,外皮灰棕色,断面中部无细孔气,皮易剥离,遇热软化;塑料片伪制品外边包裹有动物皮,具毛茸,并可见一皮两头连接拼缝,切面暗棕色,角质状,有光泽,可见刀切的条痕,质硬韧,用火烧之有塑料气味。
■枫斗:假冒铁皮枫斗由其它石斛茎加工
传统的枫斗均用铁皮石斛茎加工形成,称为“铁皮枫斗”。现在铁皮石斛因资源问题已成为濒危植物,市场很少见到铁皮枫斗,随之用其它石斛加工成的枫斗标以 “铁皮枫斗”进行销售,引起市场混乱。
正品铁皮枫斗的鉴别特征是呈螺旋形颗粒,饱满,有2至4旋纹,茎直径在2至4毫米,表面黄绿色或金黄色,有细纵皱纹,嚼之味淡,有较厚的黏性,纤维少。但假冒的铁皮枫斗由其它石斛茎加工而成,与铁皮枫斗相比,颗粒较大,旋纹较多,直径较粗,有的呈紫色,嚼之味淡或苦,无黏性,纤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