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1-01-26 09:28浏览:
次
过敏性紫癜的过敏源可为寄生虫、病毒、真菌、细菌或药物、食物、花粉、羽毛、植物、蚊虫等。有上呼吸道炎症病史的患者的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高于常人。由于过敏性紫癜是全身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接近一半的患者会出现轻重不一的综合征或并发症,严重者会发生肾脏功能性减弱,受累程度加大,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组织和系膜不同程度的增生。
过敏性紫癜分级和分型
过敏性紫癜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症轻重程度划分为六个等级。一级为轻微炎症,二级表现为系膜增生,三级表现为系膜增生加上形成百分之五十以下的肾小球新月体,四级表现为系膜增生加上形成百分之五十到七十五的肾小球新月体,五级表现为系膜增生加上形成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肾小球新月体,六级表现为假性膜增生性病变。过敏性紫癜还可分为慢性肾炎型、急进性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型、急性肾炎型、血尿和蛋白尿型、孤立性血尿。
易与过敏性紫癜混淆的病症
容易与过敏性紫癜混淆,从而易被混淆的四种病症: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粘膜出血、血小板骤减。二、原发性IgA肾病,其与过敏性紫癜最大的区别在于无的胃肠道、关节和皮肤等全身受累的情况。三、系统性血管炎,同样具有全身系统性受累的特点,主要的特征为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为阳性。四、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病,也具有多器官受累、多系统性的特点,肾脏为主要受累靶器官,复合物沉积但无明显紫癜形成。
过敏性紫癜的主要治疗方法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核心在于延缓和预防肾脏慢性纤维化病变和缓解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如单独使用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或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和激素制剂,其中后者应用较为广泛。除了药物治疗,严重患者必要时还可进行血浆置换。
过敏性紫癜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过敏原的接触和易引起过敏食物的摄入,注意保暖御寒,建议进行有规律性的合理适度的功能性运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忌熬夜或睡眠不规律或过度劳累。过敏性紫癜患者在饮食上可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也可适当地补充低蛋白或氨基酸制品。忌滥用药物,一旦药物的剂量把控有误,易加重病情恶化和肾脏功能的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