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科普 > 文章内容

常见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诊断及处理原则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10:28浏览:

§一、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

临床诊断:

于接种疫苗后4小时内发生,注射给药大多发生于5~30分钟。表现为循环衰竭,有血压下降,重症发生休克(脉博快弱,甚至停博,可有心率不齐等)。常伴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一项或多项症状

处理:

立刻皮下注入1:1000肾上腺素:0.01ml/kg/次,最大量0.33ml(1/3支)

吸氧、输入皮质激素,口服或注入抗组胺药。

由于该休克为低血容量性质,就地处理或搬运时均需采取头低足高位,并立输入盐液以尽快扩充血容量。最严峻情况下须行心肺复苏急救。

基层单位作上述处理后,待病情稍有好转立转院以便进一步处理或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的显现。

§二、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anaphylaxis without anaphylactic shock)

诊断:临床症状除休克外,常见下列一项或多项表现:

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哮鸣、咽喉水肿、声音嘶哑、 鼻眼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发痒和结膜充血、流泪;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抽搐、意识丧失

处理:(1)轻症口服抗组胺药即可;(2)重症给予1:1000肾上腺素;(3)出现以下情况尚应给予特别处理;伴支气管痉挛应吸入或口服支气管扩张剂,喉水肿者立喷入或雾化吸入1:1 000肾上腺素,并可考虑皮质激素治疗;(4)抽搐者尽快用药物止惊; 病情好转立转院进一步处理,或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

–上述“一”和“二”项均为过敏反应(anaphylaxis),鉴于过敏性休克的严重性而单列一项,以提请重视。

–就整个过敏反应而言,以皮肤症状最常见且出现最早,以呼吸和循环系统症状最严重。

三、晕厥

临床表现

普通在免疫接种后24小时内发生。

多见于年轻体弱的女性,或学龄儿童,婴幼儿少见。

常在接种时或接种后不长时间内,甚至在预备接种时发生。其特点是发病忽然,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

O 轻者有心慌,伴恶心、呕吐、手足麻木等,一般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稍重者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严重者面色更显苍白,瞳孔缩小,呼吸缓慢,收缩压降低,舒张压无变化或略低,脉搏缓慢,心动徐缓,肌肉松弛,并失去知觉。数十秒钟至数分钟即可意识清晰,一般可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或有1-2天头晕无力。

O 晕厥易误诊为过敏性休克

晕厥与过敏性休克

晕厥的治疗

保持安静和空气清新,平卧,头部放低下,肢抬高,同时松解衣扣,注重保暖。

轻者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可给予热开水或热糖水喝,短时间内即可恢复。重者可予输氧。

经过上述处置后不见好转,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在3-5分钟仍不见好转者,应随即送四周医疗单位诊治。

四、癔症和群发性癔症

(一)癔症

癔症的治疗

O一般不需非凡治疗,假如病人在丧失知觉时可用棉球蘸少许氨水置于鼻前,促其清醒。

O苏醒后可酌情给予镇定剂,如地西泮(安定)成人每次2.5-5mg,儿童每次0.1-0.2mg/kg。

O暗示治疗收效最佳,如注射生理盐水和给维生素的同时给予结合心理暗示;也可用物理治疗,如针刺人中,印堂,合谷等穴位或应用电针治疗。

O尽可能在门诊治疗,尽快予以治愈。

O对发作频繁而家属又不合作者,可考虑请精神神经科医生会诊处理。

(二)群发性癔症

群发性癔病为防备接种后多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多数表现相同或相似的癔病。 临床类型呈多样化,可以同时出现多个系统的症状,但体检没有很多阳性体征。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不符。
(二)群发性癔症

在他人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启发下,或看到某种事物“触景生情”,并可相互影响,诱发症状。

绝大多数病人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运动障碍5-20分钟,精神、感觉障碍10-30分钟。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可达1小时或更长。

反复发作:患者症状可反复发作,发作次数2-10次不等。

女性、年长儿居多,发病者均属同一区域,处同一环境,同一年龄组在同一时间发作,受同一种精神刺激引起。

预后良好。

群发性癔症防治对策及措施

O宣传教育,预防为主

O排除干扰,疏散病人

O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

O疏导为主,暗示治疗

O认真察看,处理适度

五、严重局部反应

(一)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O临床表现

O注射局部感染后,化脓性细菌沿淋巴管移行引起淋巴管炎。

O淋巴管炎以注射一侧的肢体最为多见,病灶上部的皮肤出现红线条,轻触较硬而疼痛。同时伴有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

O局部淋巴结炎有时单独发生,有时同时出现多处淋巴管炎,常伴有同侧淋巴结肿大,以注射一侧的腋下淋巴结和颈淋巴结为多见。局部红、肿、痛、热,有显著压痛,严重者常化脓而穿破皮肤,形成溃疡。

(一)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O治疗

O药物治疗:全身抗感染治疗; 同时可内服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消痈功能的中药,外敷化毒膏等。

O理疗:病情平稳后使用效果较好。

O穿刺抽脓:可根据病情单纯抽脓或抽脓后注入抗生素。

O切开引流:一般不切开引流,脓肿形成和脓液稠厚时方可切开。脓肿切开或自行破溃后,可按一般换药处理。

(二)蜂窝织炎

O临床表现

O常由局部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扩散而引起,多沿淋巴管和血管的走行而播散。以充血、水肿、少见坏死和化脓为其特征。多为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亦可累及较深部位。

O注射侧的上肢或颈部蜂窝组织炎症,局部红、肿、痛、热。常形似桔皮,但不像丹毒那样鲜明;边缘不甚明显,很少发生组织坏死和溃烂。

O可伴有全身疲乏、食欲不振、头痛和发热等症状。

(二)蜂窝织炎

O治疗

O药物治疗:全身抗感染治疗; 同时可内服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消痈功能的中药,外敷化毒膏等。

O理疗:病情平稳后使用效果较好。

O穿刺抽脓:可根据病情单纯抽脓或抽脓后注入抗生素。

O切开引流:一般不切开引流,脓肿形成和脓液稠厚时方可切开。脓肿切开或自行破溃后,可按普通换药处理。

六、全身性化脓感染

O毒血症:高热、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差、脉细小而快,可有黄疽、皮疹和贫血等症状。为细菌毒素引起,血培养阴性。

O脓毒血症:寒战、高热,稽留热,多汗、全身无力、皮疹或皮下瘀点、黄疸、肝脾肿大、呕吐、腹泻、出血、贫血等症状。尿常规有蛋白、管型、红细胞或白细胞。严重者意识不清、谵妄甚至昏迷。血培养发现病原菌。 体内脏器和皮下组织可发生转移性脓肿。血培养可发现病原菌。

六、全身性化脓感染

O治疗原则

O应立刻做血及感染局部分泌物培养,查找病原菌;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

O对症处理:退热、镇定、补液,严重贫血者可酌情输血及其他支持疗法。

O调整机体应激性,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考虑少量激素治疗。

O早期彻底处理局部感染病灶

七、注射部位脓肿

(一)无菌性脓肿

O临床表现

O注射局部先有较大红晕,多在2~3周时接种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硬结、肿胀、疼痛。

O炎症表现并不剧烈,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轻者可在接种局部的针眼处流出略带粉红色的稀薄脓液;较重者可形成暗红色溃疡,四周皮肤红肿,未破溃前,有波动感。
O若破溃则开始排脓,轻者创面经数周至数月可自行吸收;重者有时表面虽然愈合,但深部仍在溃烂,甚至经久不愈。

七、注射部位脓肿

(一)无菌性脓肿

O治疗

O干热敷促进局部脓肿吸收,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

O未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并可注入适量抗生素。不宜切开排脓。

O已破溃或发生潜行性脓肿且已形成空腔需切开排脓,必要时还需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

O有继发感染时,经验治疗使用抗生素,并换药时冲洗伤口,引流通畅;分泌物物细菌培养,根据药敏培养实验的结果,挑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二)细菌性脓肿

O临床表现

O以浅部脓肿较为多见,注射局部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O脓肿浸润边缘不清晰,有明显压痛。脓肿局限后,轻压有波动感。

O深部脓肿极为少见;可能发生在局部感染后因治疗不及时而延伸至深部,有局部疼痛和压痛;全身症状和患侧肢体的运动障碍比较明显。

O有时局部可触及清晰的肿块,在肿块的表面可能出现水肿。

O病人有全身疲乏、食欲减退、头痛、体温升高,有时有寒颤等症状。

(二)细菌性脓肿

O治疗

O炎症初起时,应禁止热敷。有条件者可配合理疗。

O外敷鱼石脂软膏等。

O脓肿形成后,可反复抽脓;切开引流要慎重,脓液稠厚时应切开引流。

O脓肿切开或自行破溃后,可按普通换药处理。

O脓液细菌培养:开始时抗生素经验治疗与药敏检测后针对性治疗

八、热性惊厥

O临床表现

O先发热,后有惊厥,体温一般在38℃以上,多在发热开始12小时之内、体温骤升之时。

O发作忽然,时间短暂,肌肉阵发痉挛,四肢抽动,两眼上翻,口角牵动,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部与口唇发绀,可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

O预防接种引起惊厥,多数只发生1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很少有超过20分钟者。有些儿童表现为多次短暂惊厥。

O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O应与脑炎、脑膜炎、破伤风等感染性疾病鉴别。

八、热性惊厥

O治疗

O静卧于软床之上,用纱布缠裹的压舌板使口张开,并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

O止痉:如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等。紧急情况下也可针剌人中。

O退热:可用物理降暖和药物治疗。

九、癫痫

O临床表现

O一般在免疫接种后15天内发生。

O一次以上反复出现的发作。临床具有骤然性,短暂性,复发性特点。

O发作表现可以各式各样,除了有意识改变和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以外,还可以有感觉,精神,情感,行为及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等。脑电图会记录出脑的异常放电,即典型的癫痫样波,故脑电图检查对癫痫诊断有重要意义。

九、癫痫

O治疗(专科治疗)

O癫痫治疗以口服抗癫痫药物为主。需遵循抗癫痫药物治疗原则,即根据发作类型选用不同药物,提倡首选单一药物治疗,规律服药,定期检查血,肝,肾功能等,定期做血药浓度监测,以保证患儿尽快控制发作,减少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适应正常学习和生活。

O对少数难治癫痫,可考虑手术治疗,术后仍需合理用药。

十、脑病

O临床表现

O一般在免疫接种后15天内发生

O有意识障碍,抽搐等颅压增高的症状。病理只有脑水肿没有炎症,故脑脊液除压力增高外,常规及生化一般是正常。

O有下列三种情况中任何两种方可确诊:①癫痫样发作,②持续≥1天的意识水平严重改变,③持续≥1天的行为改变。

O本病应与瑞氏综合征鉴别(内脏病变)。

十、脑病

治疗

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应用20%甘露醇静注,每次1.0g/kg,开始每6小时一次,以后酌情递减。地塞米松可同时应用。


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惊厥者用止惊剂。保持气道通畅。记录每日出入量并维持热量。预防继发感染。

十一、脑炎和脑膜炎

O临床表现

O一般在接种疫苗后15天内发生

O临床表现急性发病常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昏迷等。如有脑膜炎者,查体可有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等脑膜刺激征象。本病重症者,可有中枢性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和巴氏征。

O脑脊液(CSF)常规及生化可以正常,或CSF中细胞数轻度至中度增多,且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质轻度增高。血清学和脑脊液可有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IgG抗体有4倍增高。在CSF中有时可分离到与疫苗相一致的病毒,均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十一、脑炎和脑膜炎

O治疗

O抗病毒治疗 可用阿糖腺苷,剂量是15mg/kg,分3次静脉滴注,疗程为10日。应作CSF细菌培养与病毒分离。

O对症治疗 控制高热和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并积极控制脑水肿等均为主要治疗措施。

脑膜炎

十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ADEM)

O一般在免疫接种后15天内发生

O本病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炎症脱髓为特征的细胞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确切病因不明,通常发生在急性病毒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后,罕见发生在疫苗接种后。

O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三型,即脑型,脊髓型及脑脊髓型。

O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儿童及青年人。急性起病,发热可有可无。

十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ADEM)

O本病急性期脑脊液约半数有异常,淋巴细胞可增高,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含量均正常。脑脊液IgG指数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