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11-12 21:53浏览:
次
目前普遍认定的纽约诊断标准,Dr. van der Linden1984年在人群和家族调查的基础上,修订纽约诊断标准提出的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Modified New York criteria1984)
1.下腰痛及僵硬,休息无法减轻,3个月以上
2.腰椎运动范围受限
3.扩胸范围受限
4.X光有骶髂关节炎,双侧2级或单侧3级以上
确定诊断:第4点加1-3中任何一点
1987年Dr. Linden又提出新的诊断标准"Linden criteria" (表5),此标准适度地反应了家族病史及\fs24 HLA-B27的角色,应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值得推广(16)。
新的诊断标准(Linden criteria1987)
1.炎症性下腰痛,45岁以前发病
2.HLA-B27阳性或家人有AS病史,且有下列任何一点者:
a.反覆性无法解释的胸痛或僵硬
b.单侧葡萄膜炎及肌腱韧带与骨骼交接处的发炎
c.其他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病变
3.腰椎运动范围受限
4.扩胸范围受限
5. X光有荐肠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的放射检查
以骶髂关节炎最为突出。骶髂关节出现x线征象时往往已较迟,几乎完全是双侧性。最初出现的是关节四周有斑片状骨质疏松区,特殊是骶髂关节的中下段最为明显。接着便出现了骨腐蚀与软骨下骨皮质硬化。在骶髂关节的中下段,髂骨面覆盖着薄层软骨,因此该处首先出现骨骼变化,且比较明显。在骶髂关节的上1/3处,有刚强的韧带连接着骨面,也可以有类似的X线征象。
软骨下骨侵蚀的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的假性增宽。接下去便是纤维化、钙化、骨桥形成与骨化。一般说来,软骨下骨皮质硬化比骨腐蚀明显些,最终骶髂关节完全强直,通常需数年之久。
在脊柱方面主要表现在椎间盘、脊椎小关节、肋脊关节,后纵韧带与寰枢关节。很少有上述关节出现病变而骶髂关节却不受侵犯。早期阶段,椎间盘纤维环浅层有炎症,伴反应性骨硬化与邻近椎体腐蚀,使椎体变成方形。纤维环逐渐骨化,并有骨桥形成。同时脊椎后关节和邻近韧带亦有类似的变化,最终脊柱完全融合。
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还可以出现椎间盘四周椎体骨质腐蚀和硬化,竹节状改变亦在此节段中断,通常发生在疾病的后期。临床上常有急性发作,并有局限性疼痛。该区常有上述X线征象,称为"椎间盘炎"。这种病变易误诊断为结核、化脓性骨髓炎,甚至认为是转移性病灶。
周围大关节炎症以髋关节最常见。表现为对称性、均匀性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板不规则骨硬化,关节外缘骨刺形成,最后骨性强直。肩关节为第二好发部位,病变情况与髋关节相类似,骨腐蚀主要发生在肱骨头外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