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科普 > 文章内容

骨质疏松症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8-20 08:28浏览: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国际骨质疏松日”。
对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①骨量减少:应包括骨矿物质和其基质等比例的减少。
②骨微结构退变:由于骨组织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所致,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
③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学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对载荷承受力降低而易于发生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可悄然发生腰椎压迫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发生挠骨远端、股骨近端和肢骨上端骨折。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一旦症状产生,造成体型改变,对爱美的人是一项打击,加上疼痛、行动不便、骨折手术的医疗支付等,对个人、家庭及社会更是极大的负担。目前医学界还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帮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因此,预防保健很重要,不可轻忽护骨"的工作还未轮到你,也不可认为自己年迈来不及了,保住骨本永远不嫌迟。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该型又分2型,Ι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见于绝经不久的妇女。Π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后发生。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如肾衰竭,过量甲状腺荷尔蒙或白血病),或药物(如类固醇)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运动处方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资料统计,45岁以上的妇女,近三分之一患有轻重不同的骨质疏松;而75岁以上的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
骨质疏松症除了骨痛、抽筋等症状以外,还有一点需要值得注意。骨质疏松症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所以骨质疏松症应该积极诊断与治疗,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任其发展。如果您出现上述不舒服后,应该去医院就诊治疗。
全身不舒服,腰腿乏力,莫名其妙地骨头痛。医生再经过详细的检查诊断患有骨质疏松症后,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止痛药和补钙药。另外,还需要作一些配合,比如保证足够的睡眠,每天晒1小时的太阳,每天运动锻炼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对骨质疏松症比较有意义的锻炼方法是散步、打太极拳、做各种运动操,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游泳锻炼。晒太阳与运动锻炼先是时间短一些,然后慢慢增加,延长锻炼时间。吃菜不应挑食,应该吃低盐、清淡膳食,注意营养要丰富。每天应保证1瓶牛奶。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治疗了2个星期,骨痛、抽筋没有得到缓解。你可以再去找医生开一些针药,帮助调节你身体内部骨钙含量。
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这种病确实不能只靠打针、吃药。它是一种慢性病,是随着我们每个人年老后慢慢发生的。这种疾病的发生与我们缺少运动很有关系,千万不要小看了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重要作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骨组织就不容易丢失钙质,骨组织中的骨小梁结构会排列得比较合理,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有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运动的老人,他们的平衡能力特别好,体内骨密度要比不爱运动的同年纪老人的骨密度高;并且他们不容易跌跤,这就有可能有效地预防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医生和病人一起配合好,一定能解除你的烦恼和痛苦。
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有下列五种:
1.荷尔蒙补充疗法:雌激素加上黄体素,可以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如果没有子宫,则不需要黄体素。
2.阿伦膦酸盐(alendronate):商品名Fosamax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同时具有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3.降钙素(calcitonin):借着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对于停经五年以上的骨质疏松症妇女有效。副作用包括食欲减退,脸潮红、起疹子、恶心与头昏。
不过,只要停止药物治疗,骨质流失速度会开始加快,因此必须长期治疗。
4。钙剂和维生素D:联合用药效果较好。
5、骨肽制剂,是目前临床新出现的用来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品,对骨质疏松有特效。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的高发病症,国外有统计资料表明在60岁以上妇女发生的危险率为58%。它与卵巢合成的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由此造成骨痛、骨折,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妇女的残疾率和死亡率。由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而药物的治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长期服用西药容易给患者带来许多副作用。
一项中老年人保健针灸的科研成果发现,艾灸可以提高健康老年人血清中雌激素的含量。受此启发,研究人员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成果,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是“肾虚”,再加上后天失调等原因而发生骨质疏松,治疗以补肾为主,结合健脾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和有关生化检测指标观察临床效果,并设药物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经治疗,病人骨痛等症首先得到了缓解或消失,生化指标明显改善,6个月后骨密度检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第2至第4腰椎及股骨上端骨密度明显增加预防
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治疗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强调落实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250ml含Ca300mg)、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加强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2)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或用骨肽口服制剂骨肽片进行预防治疗,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日本则多主张用活性Vit D(罗钙全)及钙预防骨质疏松症,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3)三级预防: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进骨形成(活性Vit D),骨肽口服制剂(骨肽片)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骨骼发育、成长、衰老的基本规律,但受着激素调控(主要有PTH破骨:雌激素、CT成骨;Vit D3双向调节)、营养状态、物理因素(日照、体重)、免疫状况(全身体质、疾病)、遗传基因、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咖啡、饮食习惯、运动、精神情绪)、经济文化水平、医疗保障等八个方面的影响,若能及早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水平,积极进行科学干预,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可能延缓和预防的,这将对提高我国亿万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社会和经济效益。,,,0.0.0.0 19589,194,"

一、特点

 约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最多见。

 可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特殊是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者可高达70%,能严峻致残甚至丧失生命。

二、应用解剖

 脊椎骨分椎体和附件两部分。

脊柱分成前、中、后三柱。中、后柱包裹了脊髓和马尾神经,该区损伤,尤其是中柱损伤,碎骨片、髓核组织可突入椎体前半部,损伤脊髓。

胸腰段脊柱(T10—L2)处于两个生理弧度交汇处,是应力集中之处,因此该处骨折常见。

三、病因

暴力是引起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原因。

 脊柱有六种运动:Y轴上有轴向压缩、牵拉和旋转;X轴上有屈、伸和侧方移动;Z轴上有侧屈和前后方向移动。

 三种力量可以作用于中轴:轴向压缩、轴向牵拉和在横断面上的移动。

胸腰椎骨折分类

 1、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

 前柱损伤,暴力沿X轴旋转的力量,使脊柱向前屈曲,不损伤中柱,脊柱仍保持其稳定性。通常为高空坠落伤,足、臀部着地,身体猛烈屈曲,产生椎体前半部分压缩。


 2、稳定性爆破型骨折:

 前、中柱损伤;暴力来自Y轴的轴向压缩;亦为高空坠落伤,足臀部着地,脊柱保持垂直,后柱不受影响,仍保留脊柱的稳定性;破碎的椎体与椎间盘可突出于椎管前方,损伤脊髓。


 3、不稳定性爆破型骨折:

 前、中、后柱同时损伤;暴力来自Y轴的轴向压缩及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可有沿Z轴的旋转力量参与,脊柱不稳定;会出现创伤性脊柱后突和进行性神经症状。


 4、Chance骨折:椎体水平状撕裂性损伤。

 屈曲轴在前纵韧带前方,暴力来自Y轴轴向牵拉,同时有沿X轴旋转力量参与;不稳定性骨折,临床较少见。


 5、屈曲-牵拉型损伤:

 屈曲轴在前纵韧带后方,前柱因压缩力量损伤,中、后柱因牵拉的张力力量损伤;中柱损伤形成后纵韧带断裂,后柱损伤表现为脊椎关节囊破裂、关节突脱位、半脱位或骨折,合并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撕裂;潜在性不稳定型骨折。


 6、脊柱骨折-脱位:移动性损伤。

 暴力来自Z轴;强盛暴力作用下,椎管的对位对线完全破坏,损伤平面,脊椎沿横面产生移位,三柱均毁于剪力;脱位程度重于骨折;关节突完全脱位时,下关节突移至下一节脊椎骨的上关节突的前方,互相阻挡,称关节突交锁;脊髓损伤难免,预后差。

四、颈椎骨折分类

 1、屈曲型损伤:前柱压缩、后柱牵张损伤的结果,产生单纯软组织性,或单纯骨性,或为混合性损伤。

 ⑴前方半脱位(过屈型扭伤):脊柱后纵韧带破裂,可有30%—50%的迟发性脊椎畸形及四肢瘫发生率,隐匿型颈椎损伤。

 ⑵双侧脊椎间关节脱位:过度屈曲后中后柱韧带断裂,脱位程度至少要超过椎体前后径的1/2,脱位椎体的下关节突移位于下一个阶段上关节突的前方,大都有脊髓损伤。

 ⑶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X线侧位片椎体前缘骨皮质嵌插成角,或为椎体上缘终板破裂压缩,多见于骨质疏松者。伴有不同程度后方韧带结构破裂。


 2、垂直压缩所致损伤:暴力经Y轴传递,如高空坠物或高台跳水。

 ⑴第1颈椎双侧性前、后弓骨折:Jefferson骨折,X线不易见,CT检查最为清晰,MRI检查只能显示脊髓受损情况。

⑵爆破型骨折:下颈椎椎体粉碎性骨折,多见于C5、C6椎体,破碎的
3、过伸损伤:

 ⑴过伸性脱位:所谓“挥鞭伤”。前纵韧带破裂,椎间盘水平状破裂,上一节椎体前下缘撕脱骨折和后纵韧带断裂;颈椎向后移动,脊柱后凸,脊髓夹于皱缩的黄韧带和椎板间造成脊髓中心管四周损伤;特征性体征:额面部有外伤痕迹。

 ⑵损伤性枢椎椎弓骨折:缢死者骨折。暴力来自颏部,颈椎过度仰伸,枢椎椎弓发生垂直状骨折;目前多见于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


 4、不甚了解机制的骨折

 齿状突骨折:分三型

 第1型,齿状突尖端撕脱骨折,较为稳定,并发症少,预后较佳;

 第2型,齿状突基部、枢椎体上方横形骨折,多见,该处血供不佳,不愈合率高达70%,需手术者多;

第3型,枢椎体上部骨折,累及枢椎的上关节突,一侧或为双侧性,稳定性好,血供良好,愈合率高,预后较好。

五、临床表现、检查和诊断

 1、严重外伤病史,如高空坠落,重物撞击腰背部,塌方事件被泥土、矿石掩埋等。

 2、主要症状: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腹膜后血肿刺激腹腔神经节,肠蠕动减慢,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检查时具体询问病史,受伤方式,受伤时的姿势,伤后有无感觉及运动障碍。

 4、注重多发伤,是否合并颅脑、胸腹脏器损伤,要先处理紧急情况,抢救生命。


 5、检查脊柱,暴露充分,用手指从上至下逐个按压棘突,如发现位于中线部位的局部肿胀和明显局部压痛,提示后柱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可摸到后凸畸形。检查有无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表现。


 6、影像学检查:

⑴X-ray检查,正侧位,必要时加摄斜位片明确有无椎弓峡部骨折,胸腰椎骨折必须包括下胸椎(T10—T12)。

 颈椎前方半脱位的特征性X线表现:

①棘突间间隙增宽;

②脊椎间半脱位;

③脊椎旁肌痉挛使颈椎丧失正常的前凸弧;

 ④下一节椎体前上方有微小突起,提示有稍微的脊椎压缩性骨折。

 ⑵CT检查:凡有中柱损伤或有神经症状者均需作CT检查。

⑶MRI检查:疑有脊髓损伤需作。

六、急救搬运

严禁使用一人抬头,一人抬脚或用搂抱的搬运方法。

准确方法:采用担架,木板甚至门板运送;平托法,或滚动法。

治疗

合并严重多发伤者,优先治疗危及病人生命的其他损伤,以拯救伤员生命为主。

七、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1、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⑴椎体压缩不到1/5者,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复位及固定者,可仰卧硬板床,骨折部位垫厚枕,使脊柱过伸,嘱伤员3日后开始腰背肌锻炼。2个月后骨折基本愈合,第3个月内可以下地稍许活动,仍以卧床休息为主。3个月后逐渐增加下地活动时间。

⑵椎体压缩高度超过1/5的青少年及中年伤者,两桌法过仰复位,或双踝悬吊法复位,复位后包过伸位石膏背心固定3个月,鼓励伤员起床活动,坚持天天作背肌锻炼,逐日增加锻炼时间。


2、爆破型骨折的治疗

无神经症状,经CT证明没有骨块挤入椎管内者,双踝悬吊法复位。

有神经症状,有骨块挤入椎管内者,不宜复位,经侧前方途径,去除突出椎管内的骨折片以及椎间盘组织,施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必要时可置入前路内固定物,后柱损伤者必要时还需作后路内固定术。
3、Chance骨折,屈曲-牵拉型损伤及脊柱移动性骨折-脱位者,均需作经前后路复位及内固定器安装术。

颈椎骨折的治疗

1、颈椎半脱位,予以石膏颈围固定3个月;出现后期颈椎不稳定与畸形者,采用经前路或经后路的脊柱融合术。

2、稳定型的颈椎骨折,轻度压缩者,采用颌枕带卧位牵引复位,牵引重量3kg,复位后用头颈胸石膏固定3个月。早期起床活动。压缩明显、C1前后弓骨折和有双侧椎间关节脱位者,采用持续颅骨牵引复位在辅以头颈胸石膏固定。四肢瘫者及牵引失败者须行手术复位,必要时可切去交锁的关节突以获得良好复位,还须安装内固定物。


3、单侧小关节突脱位者,持续骨牵引复位,复位困难者以手术为宜,必要时可将上关节突切除,并加作颈椎植骨融合术。

4、爆破型骨折有神经症状者,原则上应该早期手术治疗,采用经前路手术,切除碎骨片、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该类病例大部病情严重,有严重并发伤,必要时需待情况稳定后手术。


5、过伸性损伤,大都采用非手术治疗。损伤性枢椎椎弓骨折,无移位者,牵引2—3周后上头颈胸石膏固定3个月;有移位者,应作颈前路C2-3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有脊髓中央管周围损伤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有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者,一般在伤后2—3周时作椎管减压术。

 

6、第1型、第3型和无移位的第2型齿状突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先用颌枕带或颅骨牵引2周后上头颈胸石膏固定3个月。第2型骨折移位超过4mm,手术治疗,经前路用1—2枚螺钉内固定,或经后路C1-2植骨及钢丝捆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