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08-19 20:50浏览:
次
健康的甲不易受感染甲感染真菌的趋向可能与遗传
糖尿并局部动静脉 循环和淋巴回流障碍
四周神经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在潮湿环境作业及常常受外伤的指趾甲轻易被真菌感染
趾甲真菌病大多由足癣直接传播
指甲真菌病则可能从手癣传播或由经常抓足而感染
甲真菌病在足趾比手指更多见
甲真菌病的病原菌包括皮肤癣菌
酵母菌和霉菌
皮肤癣菌最常见为红色毛癣菌
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
同一甲可感染两种癣菌
两种皮肤癣菌加一种酵母菌(包括马拉色菌)或皮肤癣菌加酵母菌和霉菌等
甲癣常由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
絮状表皮毛癣菌等引起
其他如许兰氏毛癣菌
紫色毛癣菌
断发毛癣菌
玫瑰色毛癣菌
同心性毛癣菌都可引起甲癣
真菌性白甲常由石膏样毛癣菌引起
偶然也可以由头孢子菌
镰刀菌及土色曲霉等引起
甲真菌病多由其他丝状真菌酵母样菌及酵母菌等引起
大多见于营养不良的指(趾)甲
现已肯定白念珠菌及短帚霉菌可致甲真菌病
近年来
发现拟平滑念珠菌等也常可致甲真菌病
灰指甲分哪些种类?
1 近端甲下型灰指甲:较少见
多数继发于甲沟炎先是甲板靠近甲皱裂处(即甲板的近心端)发白
尔后徐徐扩大成斑
最终局部甲板缺失
扩至全甲
此型仅红色毛癣菌和玫瑰色毛癣菌所致
2 远侧端甲下型灰指甲:初表现为甲的远端(侧缘)甲板面出现不规则的小片白斑
随后变成无光泽的灰斑
并逐渐变为黄棕色直至黑色
不久甲板变质
甲下角质碎屑堆积
甲床增厚
最后甲板变萎缩
偶有出血
此型常由红色
石膏样或絮状表皮癣菌引起
3 白色表浅型灰指甲:常见于指趾甲
表现为甲板表面有白点或白色1毫米直径大小的斑片
病甲呈脆性而刮落
此型仅由石膏样毛癣菌或霉样菌
镰刀菌及曲菌所致
4 全甲营养不良型灰指甲:这并不多见
常为以上各型最终发展的结果
表现为全甲失去光泽
变质
增厚或碎裂
脱落后留下异常增厚的甲床
5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性甲型(或真性念珠菌甲癣)灰指甲:表现为全甲变质
膨起
松脆
表面疣状
凹凸不平
6 慢性甲沟炎型
灰指甲:表现为外侧甲皱襞及近端甲皱表皮护膜变质或变棕色
最重要的特点是有甲沟炎存在
甲周皱襞肿胀而没有甲下角化过度
可有少量渗液但从不出脓
此型亦多由念珠菌引起
7真菌性甲型灰指甲:表现为脚气浓重(俗称“香港脚”)趾沟腐烂
水疹
甲下型甲癣:常以甲板两侧或末端开始起初先有轻度甲沟炎
后来逐渐变成慢性或日趋消退
甲沟炎可引起甲面有凹点或沟纹
开始为小而清晰的黄或带白色的斑点
持续不变或逐渐累及甲根
甲板被感染后
就可形成裂纹
变脆或增厚
变成棕色或黑色
甲下可有角蛋白及碎屑沉积
在正常情况下甲床不参与甲板的角蛋白形成
仅在甲板下形成角蛋白
当甲床被真菌侵犯后
可刺激甲床形成软而脆的角蛋白
这样甲变松
角蛋白沉积致甲板明显增厚
而念珠菌性甲真甲病则无碎屑沉积
甲板也不增厚
由于甲床碎屑和角朊等营养物为真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使真菌快速生长
使得真菌从下面直接侵犯到硬甲板
并刺激甲床形成更多的角朊
使得甲板变得更加厚
同时也可有其他真菌或细菌侵犯碎屑部位
甲母质常不受侵犯
但可有部分发生轻度形状改变及其色泽变化.红色毛癣菌感染时则甲板远端脆裂
分离而留下一薄的沟
其边缘粗糙
波及全甲时可破坏全指甲
真菌性白甲亦称浅表性白色甲癣初起为甲板表面发生一小的混浊区
开始常呈点状
外形不规则
点的数目不定
起于甲面的中心近新月区
甲的游离缘或两则皱襞
可限局一处或波及全甲
甲面较软
有时无任何症状
感染可持续多年
由石膏样毛癣菌引起的甲癣较浅表
无甲沟炎
在甲床皱襞皮肤处可见脱屑
多数只波及甲的一部分
有时则也可侵犯全甲板
由念珠菌引起的甲癣多合并有甲沟炎初起于两侧皱襞
可有少量积脓
其上的皮肤变红
肿胀
有压痛
甲四周的皮肤呈暗色
高起
并与其下的甲床分离
最后整个甲板受累
指甲较趾甲更易受到感染
多见于家庭主妇
炊事员及经常接触水的人
甲板不象毛癣菌感染那样变软
发黄霉菌等有时也可引起甲真菌病
在甲板下可有大量碎屑
甲下型甲癣取病甲PAS染色很容易找到真菌在甲板层中可见菌丝及关节孢子
一般局限于甲板的最下部
甲质松解并非皮癣菌感染的一个特征
只是甲板被其间生长的真菌机械地分开
真菌在甲板内的分布及数量各不相同
甲板组织可有少许炎症或全无炎症表现
真菌性白甲症真菌丝常只局限于甲板的最上部位很少波及较深层
在甲板上部可见大量菌丝
比在甲下型甲癣中所见到菌丝更大更宽
切片中常有成团肿胀的菌丝和不规则的关节孢子
短帚毒菌的甲真菌病其分子孢子常可在甲内找到
念珠菌性甲真菌病常可伴有慢性甲沟炎
引起甲的结构发生破坏
并伴有慢性炎症反应
酵母菌所致的甲真菌病甲及其疏松组织中可找到真菌
其他真菌所致的甲病在甲沟及甲床内有碎屑
切片中可见其中有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