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疾病是很严重的疾病,我们对这种疾病治疗之前是需要详细的详细的,很多人很烦躁各种各样的检查,其实检查是为了确诊疾病,避免造成误诊误治疗的情况。那么,生活中诊断癫痫的依据是什么呢?各型癫痫诊断的要点是什么?
确诊癫痫的依据
(1)病史及临床表现:癫痫患者就诊时往往是在发作后,而体检时大多无异常的表现,因此病史采集是十分重要的。除单纯部分性发作外,患者本人很难表述发作过程,还需向家属或目睹者了解整个发作过程,包括发作的环境、时间、发作姿态、面色、声音、有无肢体抽搐以及发作是否突然发生、突然终止,持续时问娟暂。还应了解患者既往史,发作年龄、诱因、频率,有无产伤、头颅外伤、脑膜炎、寄生虫感染史以及家族史。
(2)脑电图:脑电图是诊断癫痫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结合多种激发方法,特殊电极、长程或录像脑电图(Video-EEG),阳性率在80%以上。即便在发作间歇期,50%以上的癫痫患者仍有异常的脑电图,表现为棘波、尖波、棘一慢波或尖一慢复合波,或爆发节律等,并对局限性癫痫的定位有重要意义。但1%-3%正常成人可有痫性放电,癫痫发作间歇期相当数量的患者脑电图正常,因此不能仅依据脑电图诊断或排除癫痫。
(3)抗癫痫药物的效应:正确的药物治疗可使90%以上的患者获得满意的效果。临床表现不典型,脑电图检查阴性的疑诊病例,抗癫痫药物的效应称为诊断的依据。
(4)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
各型癫痫诊断的要点
(1)强直-阵挛发作(又称大发作)
①发作性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其特征;
②始发于任何年龄,但发病高峰在1岁和14~17岁;
③发作频度1日数次至数年1次,每次发作约持续1~3分钟;
④意识丧失不恢复,连续多次发作者为癫痫持续状态;
⑤脑电图在发作时表现为爆发性、高波幅快节律,间歇期出现棘波、尖波、棘-慢波等痫波。
(2)单纯部分性发作(又称局灶性或局限性发作)
①以发作性单纯的基本的运动、感觉或植物神经症状为特点;
a、运动性发作:局限于面部或肢体的抽搐,称局限运动性发作;头眼或身体转向一侧,称转侧发作;手向一侧外方举起,称姿势发作;运动性失语,称失语发作。
b、感觉性发作:一侧肢体麻木或刺痛,称局限感觉发作;还有表现为听幻觉发作、视幻觉发作、嗅幻觉发作和眩晕发作。
c、植物神经发作: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头痛者,称头痛型癫痫;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者,称腹痛型癫痫;儿童和少年多见。
②发作时多无意识障碍;
③发作间歇期患者完全正常;
④发作多持续数分钟,持续30分钟以上者称局限性癫痫状态;
⑤脑电图出现痫波。
(3)复杂部分性发作(又称精神运动性发作)
①以发作性意识障碍为特征,常伴有精神症状和自动症;
②发作一般持续数分钟缓解,持续30分钟以上者称精神运动性癫痫状态;
③脑电图出现一侧或双侧颞区痫波。
(4)小发作(又称失神发作)
①特征为短暂、频发的意识丧失;
②有的伴肌阵挛、失张力发作或自动症;
③儿童常见,5~7岁发病最多;
④每日发作数次或数十次;
⑤一般持续数秒钟,不超过1分钟,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称小发作状态;
⑥脑电图表现为双侧对称同步的高波幅3C/S棘-慢波节律。
(5)小发作变异型(又称Cennox-Gastang综合征)
①发作形式多样:包括肌阵挛发作、无动性发作、强直发作和不典型小发作,同一患儿可有2~3种发作混合出现;
②大多在4岁以前发病,1~2岁最多;
③脑损害体征和智能障碍比较常见;
④脑电图表现为2.5C/S以下的棘-慢综合波。
(6)肌阵挛发作
①以发作性部分肌肉阵挛为特征,常在一次抽动后,每间隔3~5秒钟后重复抽动4~5次;
②发作时多无意识障碍;
③常合并大发作、小发作或混合出现;
④脑电图出现多棘波或多棘-慢波。
(7)婴儿痉挛症(west综合征)
①常在出生后3~9个月起病,4~6个月为发病高峰,1岁后很少发生,围产期缺血缺氧、结节硬化和大脑发育不全是常见病因;
②以鞠躬样、点头样或闪电样痉挛为特征,也可涉及四肢;
③每次发作表现为一连串的多次痉挛,每次持续约1~15秒,每天可发作数十次,以睡前和醒后最多;
④伴有精神发育障碍及神经体征;
⑤发作时脑电图出现高幅失律,这种发作在2~5岁间消失,半数以上转化为不典型失神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