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经疾病 > 文章内容

夏伊-德雷格综合征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49浏览:

夏伊-德雷格综合征(进行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神经原性直立性低血压,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夏-德综合征,夏伊-德雷)

病因】

  (一)发病原因

  SDS的病因不明。目前涉及的有脂质过氧化损伤、酶代谢异常、慢病毒感染、神经元凋亡、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等,导致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多系统变性。

  (二)发病机制

  1.多认为系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自主神经系统变性,继而导致中枢或周围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

  2.有报道认为系体内传导功能缺陷,使去甲肾上腺的合成不足。一些作者指出,儿茶酚胺的代谢障碍构成自主神经和锥体外系疾病的基础,并发现多巴脱羧酶及高香草酸等也减少。

  3.也有报道认为,下肢及内脏血管壁内的压力感受器反应失常,因而发生站立时小动脉反射性收缩障碍,以及静脉回流量降低。

  病理改变:慢性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足或伴躯体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神经多系统变性及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尸检中所发现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改变并非一致。在自主神经节,脊髓侧角细胞,脑干、小脑、皮质、基底核的各核群均有变性改变,特别是壳核背侧部与黑质尾端、蓝斑核、下橄榄核、背侧迷走神经核变化明显。

  以上变化表明,可能是自主神经功能首先改变,导致反复低血压发作,产生脑缺氧,而神经组织内的病理改变则是继发于缺氧的结果。

【症状】

  本病是以自主神经功能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多系统受累的变性病,临床上突出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及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并伴小脑、基底核或脊髓运动神经元变性所引起的神经异常。

  本病起病隐袭,可从数月至数年,长者可达10年以上,由中老年起病,发病年龄平均55岁。约65%为男性,无家族史。病程为进展性,自主神经症状常首先出现,数月或数年后方见躯体神经症状。也有少数患者躯体神经症状早于自主神经症状。

  1.直立性低血压 临床早期表现为突然起立或站立过久时出现头晕,患者常有视物模糊和易疲劳感,患者常因直立性晕厥就诊。由于自主神经的广泛变性,压力感受器反射弧被阻断,直立时不能产生反射性心率增加和周围小动脉收缩,而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是最常见症状,卧位血压正常,也有高于正常者,直立时血压显著下降[收缩压下降超过4.0~6.7kPa(30~50mmHg)],立位与卧位血压在2min内常常相差4.0/2.67kPa(30/20mmHg)。由于交感神经张力低下使患者站立时脉率无改变,没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多汗等症状。据统计在直立性低血压患者中占11%。

  2.其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如膀胱、直肠括约肌障碍引起排尿、排便障碍,包括尿频、尿急、尿潴留或失禁,腹泻和便秘交替。性欲障碍可以在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数年即有。出汗异常,可先为多汗,后为少汗或皮肤干燥、无汗。另外可有少见的皮温异常、霍纳综合征、虹膜萎缩等。本病多从骶髓开始,逐渐向上发展,故出现症状顺序是首先出现阳痿、性欲减退、排尿障碍,后出现头昏、眼花、晕厥、直立性低血压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最后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脑干损害症状及锥体束等症状。

  3.小脑功能障碍如意向性震颤,肢体、躯干共济失调,轮替动作差,眼震,言语不清,构音障碍。

  直立性低血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小脑症状三主征是临床核心症状。

  4.也可合并由于锥体外系、基底核或脊髓运动神经元变性引起的躯体神经异常。晚期可有锥体束损害,如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等;在肢体远端可有肌萎缩和肌束颤动,肌电图显示前角细胞变性性改变;也可由于黑质受累表现帕金森综合征。也可有脑神经瘫痪等。

  夜间发生喉哮鸣(laryngeal stridor),是由于喉外展肌力弱造成的,并可伴有呼吸暂停。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生吞咽困难。晚期可因自主神经功能极度衰竭,可在睡眠中呼吸暂停死亡。在疾病后期常见情绪不稳、抑郁,晚期可表现精神衰退甚至痴呆、卧床不起。

  1.夏伊-德雷格综合征症状多样化,易于误诊。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1)散发性成年潜隐起病的进行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立位收缩压较卧位下降4~6.67kPa(30~50mmHg),舒张压较卧位下降2.67kPa,而心率变化不大,阳痿或闭经,发汗障碍,排尿功能障碍及瞳孔改变等。

  (2)出现帕金森综合征。

  (3)出现小脑征。

  (4)出现锥体束征。

  (5)排除其他疾病。

  以上5项中,(1)必备,(2)、(3)两项具备一项即可,(4)、(5)作为参考。

  2.临床诊断可分为3型

  (1)进行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进行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伴帕金森综合征。

  (3)进行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伴小脑征。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注意营养、增强体质 可服用一般强壮剂及各种维生素,也可适量应用中药如补中益气丸,或生脉散加减施治,并适当地加强体育锻炼等。

【检查】

  1.24h尿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排泄量测定可低于正常。

  2.部分患者醛固酮分泌亦减少。

  1.卧位及直立位的血压测定。

  2.自主神经检查 出汗试验、皮肤划痕试验、冷试验测压反应均减弱或消失;1%肾上腺素或3%可卡因液滴眼,示瞳孔反应异常。

  3.MRI检查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4.肌电图检查有鉴别诊断意义。

【鉴别】

  通常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与一般性晕厥的鉴别

  (1)单纯性晕厥:晕厥多有明显诱因,如疼痛、恐惧、情绪紧张、空气污浊、疲劳等。晕厥前有短时的前驱症状,如头晕、恶心、苍白、出汗等;晕厥最常发生于直立位,但无上述明显直立体位改变的特殊关系;晕厥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而微弱、面色苍白且持续至晕厥后期,恢复较快,无明显后遗症状。

  (2)排尿性晕厥:发生于排尿,或排尿结束时,引起反射性血压下降和晕厥。最常发生在患者午夜醒来小便时,清晨或午睡起来小便时也可发生。

  (3)心源性晕厥:心脏血管疾患,如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等,均可因心排出血量减少影响脑供血不足而引起晕厥。心电图检查有异常。

  2.与震颤麻痹的鉴别 自主神经症状在帕金森病中颇为常见,因迷走神经背核的损害,患者常出现顽固性便秘,或胃及小肠运动减弱。但本病无直立性低血压,不侵犯直肠及膀胱括约肌,由于前列腺肥大等因素引起排尿障碍时,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对患者的会阴肌作肌电图检查,则表现正常肌电图。

  3.其他需鉴别的疾病 继发性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一些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脊髓痨、脊髓空洞症、卟啉症、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急性感染性疾病恢复期、脑炎以及交感神经干切除或损伤后综合征等,均应注意鉴别。有些患者接受某些降压药物治疗,如氯丙嗪、胍乙啶等药物,突然从卧位站立时亦可发生晕厥。

【并发症】

  常可伴有阳痿、无汗,以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或出现小脑、锥体外系功能损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