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经疾病 > 文章内容

第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简答题)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11-12 06:37浏览:

1.何谓嗜睡?
  2.何谓昏迷?
  3.昏迷程度的分级?
  4.去皮质综合征的姿势持点?
  5.何谓闭锁综合征?
  6.Broca失语症的特点?
  7.Wernicke失语的特点?
  8.什么是失语症?
  9.什么是失用症?
  10.命名性失语的临床特点?
  11.什么是失认症?
  12.什么是构音障碍?
  13.古茨曼(Gerstmann)综合征的表现?
  14.智能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
  15.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16.视交叉中部病变引起的视野改变?
  17.外侧膝状体病变引起的视野改变?
  18.何谓黄斑回避?
  19.视神经萎缩的临床分类?
  20.眼球运动神经的组成?
  21.动眼神经支配的眼肌?
  22.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23.滑车神经支配的眼肌及其损伤症状?
  24.外展神经支配的眼肌及其损伤症状?
  25.眼肌麻痹的临床分类?
  26.核性眼肌麻痹常为一侧性还是两侧性?
  27.前核间性眼肌麻痹的体征及病变部位?
  28.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的体征及病变部位?
  29.何谓帕里诺(Parinaud)综合征?
  30.何谓霍纳(Horner)综合征?
  31.何谓瞳孔对光反射?
  32.何谓瞳孔调节反射?
  33.何谓阿罗(Aryll-Robertson)瞳孔?
  34.瞳孔对光反射径路?
  35.什么是眩晕?
  36.什么是晕厥?
  37.面神经麻痹的分类?
  38.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
  39.中枢性面瘫的损害部位?
  40.耳聋的分类?
  41.何谓耳鸣?
  42.假性延髓麻痹的损害部位?
  43.延髓麻痹的临床表现?
  44.何谓肌源性延髓麻痹?
  45.何谓感觉及其分类?
  46.特殊感觉的分类?
  47.复合感觉的分类?
  48.皮质感觉中枢的部位?
  49.各种一般感觉传导路第2级神经元的特点?
  50.深部感觉的第2级神经元的路径?
  51.脊髓内脊髓丘脑束的层次排列?
  52.感觉障碍的刺激性症状表现?
  53.何谓感觉过敏?
  54.何谓感觉倒错?
  55.何谓感觉过度及见于何处病变?
  56.何谓感觉异常?
  57.疼痛的临床分类?
  58.何谓放射性疼痛?
  59.何谓牵涉性疼痛?
  60.何谓扩散性疼痛?
  61.脊髓后角损害的表现?
  62.脊髓横贯性损害的感觉障碍表现?
  63.脊髓半切综合征的痛温觉障碍表现?
  64.脊髓中央部病变的感觉障碍表现?
  65.延髓背外侧病变的感觉障碍特点?
  66.一侧脑桥或中脑病变的感觉障碍表现?
  67.丘脑病变的感觉障碍表现?
  68.大脑皮质感觉中枢刺激病灶症状?
  69.脊髓横贯性损害运动障碍的表现?
  71.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的体征?
  72.内囊病损的临床表现?
  73.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74.脊髓前角损害的临床表现?
  75.脊神经前根损害的临床表现?
  76.上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形成哪些束?
  77.锥体束由何处发出?
  78.皮质运动区的位置?
  79.痉挛性瘫痪的反射特点?
  80.什么是神经休克期?
  81.皮质运动区刺激灶引起的症状?
  82.皮质下白质损害表现?
  83.一侧脑干病变的瘫痪特点?
  84.中脑Weber综合征的特点?
  85.脑桥的Millard-Gubler综合征的特点?
  86.福维尔(Foville)综合征的特点?
  87.舌下神经中枢性损害的部位?
  88.周围性舌下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
  89.脊髓半切(Brown-Sequard)综合征?
  90.锥体外系病变肌张力增高的特点?
  91.常见的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
  92.何谓静止性震颤,多见于何种疾病?
  93.震颤的状态分类?
  94.小脑病变的语言特点?
  95.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特点?

参考答案

  1. 嗜睡为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能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即又入睡。
  2. 昏迷是意识水平严重下降,是病理睡眠样状态,患者对刺激无意识反应,不能被唤醒。
  3. 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
  4. 表现上肢屈曲性、下肢伸直性强直。
  5. 双侧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受损引起四肢瘫及脑桥以下脑神经瘫,不能讲话、吞咽,可自主睁眼或用眼球垂直活动示意,看似昏迷,实为清醒。
  6. 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呈非流利型口语。表现语量少,讲话费力、发音和语调障碍和找词困难等,口语理解相对较好,复述、命名、阅读及书写不同程度受损。优势半球Broca区(额下回后部)病变所致。
  7. 口语理解严重障碍最突出,流利型口语,表现语量多,讲话不费力、发音清晰、语调正常和有适当的语法结构,错语多,答非所问,复述和听写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命名、阅读障碍。优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病变所致。
  8. 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导致语言交流能力障碍,包括各种语言符号(口语、文字、手语等)表达或理解能力受损或丧失。
  9.失用症是脑部疾病患者既无瘫痪、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和感觉障碍,也无意识障碍和认知障碍,当企图做有目的或精细动作时不能准确执行所了解的随意动作,或不能在全身动作配合下正确运用部分肢体功能完成本已形成的习惯动作,但病人在不经意情况下却能够自发地做这些动作。
  10.以命名不能为突出特点。口语表达表现找词困难,缺乏实质词,常描述物品功能代替说不出的词,赘语和空话较多。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或枕颞交界区病变。
  11.失认症是脑损害患者无视觉、听觉、躯体感觉、意识及认知障碍,但不能通过某一种感觉辨认以往熟悉的物体,却能通过其它感觉识别。
  12.构音障碍是纯口语语音障碍,患者具有语言交流必备的语言形成及接受能力,听理解、阅读和书写正常,只是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病变导致运动不能或不协调,使语言形成障碍,表现发音困难、语音不清、音调及语速异常等。
  13.古茨曼综合征表现为手指失认、肢体左右失定向、失写和失算。优势半球顶叶角回病变。
  14.主要症状包括记忆障碍、思维及判断力障碍、性格障碍及情感障碍。
  15.单眼视力减退或全盲,可有眼底改变。
  16.引起两眼颞侧偏盲。
  17.引起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
  18.由于黄斑区纤维分布在双侧枕叶视皮质,枕叶视中枢病变出现对侧同向性偏盲,但视野中心部视力保存,称为黄斑回避。
  19.视神经萎缩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20.包括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
  21.包括提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
  22.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方斜视,向上、内、下转动不能,并有复视,瞳孔散大,对光及调节反应消失。
  23.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病损时向外下方注视出现复视。
  24.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麻痹时表现为内斜视,眼球不能外展,向外侧注视有复视。
  25.眼肌麻痹有周围性、核性、核间性及核上性四种。
  26.常为两侧性。
  27.前核间性眼肌麻痹表现为水平注视时病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可以外展(伴眼震),但两眼会聚正常。为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所致。
  28.后核间性眼肌麻痹表现为水平注视时病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可以内收。为内侧纵束下行纤维受损。
  29.表现为两眼向上垂直运动不能,是眼球垂直运动皮质下中枢上丘损害引起。
  30.霍纳综合征表现为患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轻度内陷可伴同侧面部无汗。为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及脑干网状结构交感纤维损害。
  31.瞳孔对光反射为光线刺激瞳孔引起的缩瞳反射。
  32.调节反射是注视近物时引起的两眼球会聚(内直肌收缩)及瞳孔缩小的反应。
  33.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应存在,为顶盖前区光反射径路受损,多见于神经梅毒。
  34.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中脑顶盖前区→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
  35.眩晕是对自身平衡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感受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如旋转、升降和倾斜等。
  36.是大脑半球或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发作性短暂意识丧失伴姿势性张力丧失综合征。
  37.面神经麻痹包括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
  38.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口角偏向健侧。吹哨、露齿、皱额、皱眉、鼓腮等动作不能。闭眼不能,Bell征(+)。
  39.中枢性面瘫为一侧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脑干束损害所引起。
  40.耳聋可分为神经性(感音性)和传导性(传音性)两类,有时为混合性。
  41.耳鸣是指并无外界声音刺激,患者却主观听到持续性声响,是由听感受器及其传导径路病理性刺激所致的主观性耳鸣。
  42.为双侧皮质延髓束或双侧大脑皮质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所致。
  43.延髓麻痹表现为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软腭麻痹和构音障碍等一组症状。
  44.肌源性延髓麻痹是延髓神经支配的肌肉病变所致。为双侧性,无感觉障碍。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等。
  45.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受器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觉可分为特殊感觉和一般感觉两类。
  46.特殊感觉包括视、听、嗅、味等。
  47.复合感觉即皮质感觉,包括实体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图形觉、重量觉等。
  48.在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及旁中央小叶后部。
  49.第2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都是交叉的。
  50.深部感觉的第2级神经元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内侧丘系上行,终止于丘脑外侧核。
  51.脊髓丘脑束外侧部传导来自下部(腰骶)节段感觉,内侧部传导来自上部(颈胸)节段感觉,自外向内依次为骶、腰、胸、颈。
  52.感觉障碍的刺激性症状可表现为感觉过敏、感觉倒错、感觉过度、感觉异常及疼痛。
  53.是刺激阈值降低的表现,轻微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
  54.非疼痛性刺激诱发出疼痛感觉;冷觉刺激引起热觉或相反。
  55.感觉刺激阈增高,不立即产生疼痛(潜伏期),达到阈值时可产生一种定位不明确的强烈不适感,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见于丘脑或周围神经损害。
  56.无外界刺激出现麻木感、肿胀感、痒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带感等。
  57.分为局部疼痛、放射性疼痛、扩散性疼痛、牵涉性疼痛等。
  58.神经干、神经根刺激性病变,出现局部疼痛并扩散到受累感觉神经支配区;如肿瘤或椎间盘突出压迫脊神经根。
  59.内脏病变疼痛扩散到相应体表节段,如胆囊病变引起右肩痛。
  60.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一分支,如手指远端挫伤疼痛可扩散到整个上肢。
  61.出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存。
  62.损伤平面以下所有感觉障碍。
  63.病灶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缺失。
  64.病变节段双侧对称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触觉保存。
  65.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及对侧躯体痛温觉缺失。
  66.对侧偏身和面部感觉障碍。
  67.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障碍较痛温觉显著,可伴偏身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68.引起局灶性感觉性癫痫发作。
  69.截瘫或四肢瘫。
  70.面部呈洋葱皮样分布的分离性痛、温觉缺失。
  72.内囊病损可出现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消失,对侧较完全性偏瘫及对侧同向性偏盲。
  73.瘫痪肌肉的肌张力降低或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萎缩早期出现,可见肌束震颤,无病理反射。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低和失神经电位。
  74.脊髓前角的病变引起弛缓性瘫痪,瘫痪分布呈节段型,可出现肌束颤动,无感觉障碍。
  75.前根损害可引起节段型分布的弛缓性瘫痪。
  76.形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统称锥体束。
  77.由中央前回运动区大锥体细胞发出。
  78.中央前回及大脑半球内侧面旁中央小叶前半部是皮质运动区。
  79.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及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80.急性病损导致锥体束突然中断,使肌肉牵张反射被抑制而呈现软瘫。
  81.对侧躯体相应部位局灶性癫痫发作,严重时沿运动代表区顺序扩散(Jackson癫痫)。
  82.靠近皮质区局灶性病损引起近似对侧单瘫,深在的病损引起对侧不均等性偏瘫。
  83.呈交叉性瘫痪,即病灶同侧平面的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对侧肢体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84.病灶同侧动眼神经瘫,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及上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85.病灶同侧展神经及面神经周围性瘫痪,对侧舌下神经及上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86.为脑桥一侧病变引起同侧周围性面瘫,两眼不能向病侧同向运动及对侧偏瘫。
  87.是对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脑干束受损。
  88.一侧麻痹是伸舌舌尖偏向患侧;两侧麻痹则伸舌受限或不能。此外,可有舌肌萎缩,伴有肌束颤动。
  89.病变侧损害水平以下痉挛性瘫、深感觉障碍,对侧损伤水平以下痛温觉障碍。
  90.强直性肌张力增高(伸肌和屈肌张力均增高),各方向被动运动阻力一致(铅管样强直),伴震颤时阻力断续相间(齿轮样强直)。
  91.常见的不自主运动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舞蹈症、手足徐动症、偏身投掷运动、肌张力障碍等。
  92.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节律性震颤,如手指搓丸样动作,4~6次/秒,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入睡后消失。多见于帕金森病。
  93.分为静止性震颤(静止时出现),动作性震颤(随意运动时出现),姿势性震颤(某种姿势时出现)。
  94.说话缓慢、含糊不清,声音断续、顿挫或爆发式,表现吟诗样或爆发样语言。
  95.表现随意运动速度、节律、幅度和力量不规则(协调运动障碍),可伴肌张力低、眼震和言语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