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经疾病 > 文章内容

躯体感觉障碍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1-06-30 08:47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二)发病机制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症状】

  感觉障碍临床表现多样,可因病变部位各异。

  1.末梢型 肢体远端对称性完全性感觉缺失,呈手套袜子形分布,伴相应区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多发性神经病。

  2.周围神经型 可表现某一周围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如尺神经损伤累及前臂尺侧及4、5指;如一肢体多数周围神经各种感觉障碍,为神经干或神经丛损伤;如三叉神经第三(下颌)支受损,下颌(下颌角除外)、舌前2/3、口腔底、下部牙齿和牙龈、外耳道及鼓膜等皮肤黏膜感觉障碍,伴咀嚼肌瘫痪,张口下颌偏向患侧(运动支与下颌支伴行)。

  3.节段型

  (1)后根型:单侧节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如髓外肿瘤压迫脊神经根,可伴后根放射性疼痛(根性痛)。

  (2)后角型: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一侧后角病变如脊髓空洞症。

  (3)前连合型:双侧对称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脊髓中央部病变如髓内肿瘤早期、脊髓空洞症等。

  4.传导束型

  (1)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缺失,同侧深感觉缺失,如髓外肿瘤早期、脊髓外伤。

  (2)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变平面以下完全性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如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后期。

  5.交叉型 同侧面部、对侧躯体痛温觉减退或缺失,如延髓背外侧(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累及三叉神经脊束、脊束核及交叉的脊髓丘脑侧束。

  6.偏身型 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缺失,见于脑桥、中脑、丘脑及内囊等处病变,一侧脑桥或中脑病变可出现受损平面同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丘脑病变深感觉障碍较重,远端较重,常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止痛药无效,抗癫痫药可能缓解;内囊受损可引起三偏。

  7.单肢型 对侧上肢或下肢感觉缺失,可伴复合感觉障碍,为大脑皮质感觉区病变。皮质感觉区刺激性病灶可引起对侧局灶性感觉性癫痫发作。

【饮食保健】

【护理】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治疗】

【检查】

  必要的有选择性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

  必要的有选择性的辅助检查项目包括:

  1.颅底部摄片、CT及MRI等检查。

  2.脑脊液检查。

  3.胸透、心电图、超声波。

【鉴别】

  感觉症状通常先于感觉体征出现,但有感觉症状而缺乏体征的病人并不完全提示为心因性疾病。感觉体征分布可能提示病变类型及在神经轴定位的水平,时间进程可以提示病因。

  应做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检,特别是感觉障碍分布检查,结合病史和其他临床特点做出病因诊断。

【并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