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6-29 09:22浏览:
次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流感杆菌脑膜炎,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流感嗜血菌脑膜炎)
(一)发病原因
流感杆菌脑膜炎绝大部分是由b型流感杆菌所致。流感杆菌一般存在于人类的上呼吸道,根据荚膜多糖抗原成分的不同,用型特异性免疫血清作荚膜肿胀试验,将该菌分成六个血清型,即a,b,c,d,e和f型。其中b型菌对人类(婴幼儿)致病性最强。流感杆菌仅侵犯人类,发病年龄以3个月至3岁婴儿为主,因为2个月以内的婴儿体内有来自母体的杀菌抗体,故很少患病,其后随着年龄增长,来自母体的特异性杀菌抗体下降,而自身尚未能产生足量抗体,故易患此病。
(二)发病机制
b型流感杆菌致病因子与荚膜有关,流感杆菌通过呼吸道侵入体内,引起鼻咽炎,感染从局部扩展,累及鼻窦及中耳。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形成败血症,通过血循环达到脑膜为最常见的侵入途径。患中耳炎、乳突炎者细菌可直接侵犯脑膜。细菌侵入脑膜后引起蛛网膜及软脑膜炎症,开始时脓性渗出物多在大脑顶部,进而蔓延到脑底及脊髓膜,有时累及脑实质,产生脑炎及脑脓肿。
起病较缓慢,病程初期多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或中耳炎症状。经数天至一两个星期后出现脑膜炎症状。患儿大多有发热、呕吐、嗜睡、昏迷、惊厥、颈强直及前囟膨隆等表现。偶见皮肤、黏膜瘀点。并发症有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脓肿等,主要是硬膜下积液(各种化脓性脑膜炎均可发生,但以流感杆菌脑膜炎多见),常发生在1岁以下的婴儿,并发硬膜下积液可无任何症状,但亦有热退后又上升或治疗数天后体温仍不退者;或症状好转后再度出现惊厥、呕吐、前囟膨隆及头围增大。此时应作颅X线检查及硬膜下穿刺协助诊断。重症病例可遗留后遗症,如共济失调、瘫痪、失明、耳聋、智力障碍等。
脑脊液涂片和培养阳性是诊断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