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经疾病 > 文章内容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痿躄)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1-06-29 08:26浏览:

【病因】

  一般认为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系由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的退变而引起的继发性神经根和肌肉的萎缩。根据发病年龄和进展速度分为Ⅲ型:

  Ⅰ型为急性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Ⅱ型为中间型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Ⅲ型为少年脊髓性肌萎缩。

  另外不同的病例可能也有不同的原因,如有受寒、疲劳、感染、铅中毒、外伤,还有继发于梅毒,脊髓灰质炎的报导。

【症状】

  关于本病的症状诊断有以下几个要点:

  1、本病起病隐匿,好发于中年男性。

  2、主要表现为双手活动软弱无力,手的内在肌萎缩,可有“爪形手”、“猿手”畸形。系衣服扣、拣小物件及写字困难。以后肌无力波及邻近肌群,累及臂和肩,再发展到下肢。也有从足发病,扩展到下肢,然后上肢者。

  3、肌肉萎缩软弱对称发展,有时仅累及一只手。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与受累肌相应。

  4、括约肌无功能障碍,病理反射多不出现,但可见于频发肌束震颤时。肌束震颤可不定部位出现,有寒冷、情绪波动或受到机械刺激时可诱发和加重肌束震颤。

  5、病程中无自发疼痛和感觉异常出现,舌肌萎缩,软腭运动障碍伴发音及吞咽症状极少产生。

【饮食保健】

  1.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食疗方: 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备注: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护理】

【治疗】

  1.预防:

  1)主要是预防或治疗SMA的各种并发症,预防肺部感染及褥疮、营养不良、骨骼畸形、行动障碍和精神社会性问题如伴有呼吸功能不全需用人工呼吸器,保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

  2. 急救(缓解措施):

  主要为对症支持疗法。

  1)服用维生素B族,心理治疗尤为重要。

  2)适度运动除能保护关节的活动度和防止挛缩以外,还可增加残存运动单位的功能。

  3)理疗亦能使部分患儿减轻关节挛缩的痛苦。对于晚期患儿应加强护理。

【检查】

  本病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一些血清学检查和神经功能检查:

  1、CSF可有蛋白轻度增高。

  2、SEP测得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3、EMG显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特点。

  另有学者提出,本病可以使用基因诊断,主要通过SSCP 银染检测SMA 基因缺失,此方法快速安全,结果可靠,可诊断率高,但要应用于临床目前尚不可能。

【鉴别】

  需要与本病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有:

  1、胸部出口综合征偶可发生双手对称性肌萎缩,但多有肢体疼痛及感觉障碍,肌萎缩范围局限,无肌束震颤。

  2、颈椎脊髓病的外侧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双手肌萎缩,手的精细动作障碍,腱反射减弱,但也常有肢体疼痛、麻木,无肌束震颤。

【并发症】

  本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单纯的肢体功能受限,可有“爪形手”、“猿手”畸形等并发症。若病情继续发展,可导致呼吸肌功能障碍和出现吞咽困难,在摄入饮食时,还有可能出现吸入性肺炎。若肠道肌肉功能受限,可能出现肠功能紊乱,造成大分子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吸收不良,此时要调整肠内营养剂型,选用要素饮食。后期病人还有可能并发呼吸道感染以及呼吸功能不全,此时需行呼吸机辅助通气、静脉营养支持。